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在許許多多的電影、報紙雜誌或與他們的直接接觸中,他們留給我們格式各樣的印象:有的勤奮,有的務實,有的卻軟弱,委曲求全。但是帶給我們關於中國人認識的最早的老師,卻正是我們的仆人。他們教給我們的課我們總是令我們難以忘懷。這一點,他們自己卻沒有意識到。
隨著我們與中國人的接觸麵更廣泛一些之後,不斷發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仆人這個狹窄範圍交往時不知不覺得出的結論,被後來的廣泛的了解驚人地證實了,周圍形形色色的中國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這整個民族的縮影,在每個中國人的身上,都充分體現著這個民族特色的某一部分,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中華民族的寫照。我們在這裏將要談及的中國人的一個特定氣質,用“柔順固執”這個措詞是最為恰當的,“柔順”與“固執”在中國人的身上找到了最完美的結合點,是大多數中國人的特性。
廚師在外國人家中所雇的所有仆人中,扮演著左右全家安寧的重要角色。當他的男主人告訴他,要如何如何地幹某事,什麼事又不能做時,他簡直就是服從的化身,言聽計從。對家裏的規矩他都會誠懇地表示讚同,沒有異議,即使不能說已經贏得信任,卻至少也給人留下了不少好感。比如說某次主任特別警告他說,前任廚師有一個令人不快的習慣——麵還沒發好就做成麵包放進烘箱去烤,主人對這件小事深感不滿,而前任廚師正是因為這件小事上與主人鬧翻的。知識我們的後任廚師對此的反應令人愉快,賓表示說不管自己可能有多少其它的缺點,強頭倔腦、做是馬虎卻不是他的脾氣。你若是告訴他說,狗,閑雜人等吸煙都不準在廚房,他對此作出的回答是,他討厭狗,自己也不會抽煙;他自己怎麼說也可算個生人,在這個陌生城市中沒有幾個朋友,而且他們中沒有一個是遊手好閑的人,大可請主人放心。經過這番細細叮囑之後,他便開始上任了。
沒過多久,主人就發現他在發不好麵這一點上,與前一個廚師簡直是如出一轍,每天還有數不清的人進出廚房,其中的許多人還帶著狗,家裏永遠彌漫著濃重的煙味,令人窒息。廚師因此坦率地承認烤麵包的活確實沒有發揮出他的最佳水平,但原因肯定不是沒有揉好,他是很會揉麵的。廚房裏看到的陌生人,必然是那個廚師的“哥兒們”,可是他們都沒有狗,而且他們都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盡管第二天又看見他們。沒有仆人會抽煙,煙味是從隔牆那家吹過來的,正好那家的仆人個個都是大煙鬼。我們這個廚師簡直就是講道理的化身,他認真的表情,坦誠的話語讓我們覺得沒什麼需要改變的,而他也更本就不知道如何去改變。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另一個仆人的身上。叫他去割草,主任明明給了他一把外國鐮刀,鋒利而鋥亮,他帶著滿意的笑容接過這把鐮刀,稱讚它的質量。但就在當天,還是看到他用一把在幾英寸長的舊鐵片上裝著短柄的中國式割草刀費力地割草。他似乎在說:“還是舊的好”。
同樣,給洗衣工一台外國洗衣機,不傷衣物且省時省力省肥皂。又給他一台獲得專利的烘幹機,省力而不傷纖維。結果是洗衣機和烘幹機都成了“毫無用途的廢物”,洗衣工還是一如既往地竭盡全力洗衣服、搓衣服、擰衣服,直至衣服破爛。要對我們勤勞的洗衣工實行這種改革,就必須以時時叮嚀、步步囑托為代價,而這代價的付出僅僅是因為他不習慣接受更好的替代物。
你若是叫園丁用磚坯修一道殘破的牆壁,磚坯都是現成的,但他還是認為用些小樹枝埋進牆頭一英尺深做頂蓋為好,於是就如此一番地實施了。如果質問他,他會向你解釋他的辦法的優越性。有時我們雇一個郵差送一封重要郵件去一個路程的較遠的地方,可能要花上幾天的時間才能到達。晚上給他郵件,讓他第二天一早出發。可是第二天下午,有人卻看到他出現在附近一條胡同裏,問其緣故,卻是因為他需要休息一天時間洗洗他的髒襪子!按天數雇來的馬車夫也會給你同樣的感受,告訴他按某條特定的路線走,他會同其它所有人在這種情況下的反應一樣,完全按照不同的路在走,因為他從過路的陌生人那兒聽說那條路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