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禁忌(下)
蔥與狗肉
狗肉性熱,助陽動火,蔥性辛溫發散,利竅通陽,二者配食,易增火熱,有鼻衄症狀的人應當特別注意。
蔥與棗
《大明本草》中記載:“棗與蔥同食令人五髒不合。”這是因為棗的食物藥性甘辛而熱,故二者不宜同食。
蔥與豆腐
蔥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豆腐中的鈣與蔥中的草酸結合形成白色沉澱——草酸鈣,這就造成了對鈣的吸收困難。鈣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如果長期吸收困難,加上進食不足,就會導致人體內鈣質的缺乏。
大蒜與蜂蜜
大蒜辛溫小毒,性熱,其所含辣素與蔥相近,其性質也與蜂蜜相反,古人吳謙在《醫宗金鑒》中說:“蔥蒜皆不可共蜜食,若共食令人利下。”所以大蒜不宜與蜂蜜共食。
胡蘿卜與白蘿卜
把胡蘿卜和白蘿卜切成丁、條一起炒是不科學的。白蘿卜中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但是和胡蘿卜混合燒煮,就會使維生素C喪失殆盡。這是因為胡蘿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不僅如此,胡蘿卜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配合使用,都會充當這個破壞者。
當胡蘿卜和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一起調配食用時,添加一些食醋,維生素C分解酶的破壞作用就會急速減弱,使維生素C的損失降至最低程度。
辣椒與胡蘿卜
胡蘿卜除含大量胡蘿卜素外,還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而辣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所以胡蘿卜不宜與辣椒同食,否則會降低辣椒的營養價值。
辣椒與南瓜
南瓜亦含維生素C分解酶,能破壞辣椒中的維生素C,所以二者不宜配食。
韭菜與蜂蜜
《食療本草》中記載:“韭不可與蜜及牛肉同食。”因為韭菜與蔥蒜同科同屬,即百合科蔥屬,食物藥性都是辛溫而熱,又均含蒜辣素和硫化物,都與蜂蜜食物藥性相反,所以二者不可同食。
韭菜與白酒
古時曾有“飲白酒,食生韭令人增病”的說法,而在《飲膳正要》中也有“韭不可與酒同食”之類的記載,其道理大致也與食物藥性有關。
白酒甘辛微苦,性大熱,乙醇含量較多。1克乙醇在體內燃燒,產熱約29800焦耳。乙醇在肝內代謝,嗜酒者可引起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酒性辛熱,有刺激性,能擴張血管,使血流加快,又可引起胃炎和胃腸道潰瘍複發。韭菜性也屬辛溫,能壯陽活血,食生韭飲白酒,就像火上加油,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更應加倍注意。
芥菜與鯽魚
鯽魚的食物藥性屬甘溫,其功能之一是消水腫,解熱毒,如與芥菜同食,反而引發水腫。這是因為芥菜的食物藥性屬辛辣,加上人們一般都是將芥菜醃製後食用,醃菜鹽重味鹹,水腫患者食鹽多則易複發。
菠菜與豆腐
在食用菠菜和豆腐時,人們常把它們一起煮,認為這是最理想的素食,但這是錯誤的做法。菠菜中除含有葉綠素、鐵等,還含有大量的草酸;豆腐主要含蛋白質、脂肪和鈣。二者一鍋煮,會浪費寶貴的鈣。因為草酸能夠和鈣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沉澱,這樣損失的那一部分鈣人體就無法吸收了。
為了保持營養,一是將菠菜和豆腐分餐,這樣就不會起化學反應了。二是可以先將菠菜放在水中焯一下,讓部分草酸溶於水,撈出來再和豆腐一起煮。
菠菜與鱔魚
鱔魚的食物藥性味甘大溫,可補中益氣,除腹中冷氣。而菠菜性甘冷而滑,下氣潤燥,據《本草綱目》記載,可以“通腸胃熱”。由此可見,二者食物藥性的性味功能皆不相協調。而且鱔魚油煎多脂,菠菜冷滑,同食也容易導致腹瀉,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菠菜與瘦肉
菠菜含銅,瘦肉含鋅。銅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元素之一,又為鈣、鐵、脂肪代謝所必需。如果把它和含鋅較高的食物混合食用,則該類食物析出的銅就會大大減少。
萵苣與蜂蜜
蜂蜜富含蠟質,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但蜂蜜的食物藥性屬涼,萵苣性冷,二者同食,不利腸胃,易致腹瀉,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竹筍與羊肝
竹筍味甘微寒,羊肝性味甘苦而寒,二者在功能性味上並無抵觸之處。羊肝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對維生素A缺乏而引起的夜盲症有治療作用。中醫認為羊肝能補肝明目,但是,竹筍內存在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在與羊肝同炒時,會產生某些有害物質或破壞其中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竹筍、羊肝偶爾配食可能並無妨礙,如多食、常食則必然會產生不良後果。
南瓜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由於南瓜含維生素C分解酶,所以不宜同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同時吃。維生素C分解酶耐熱,南瓜煮熟後此酶才能被破壞。所以南瓜宜煮食,不宜炒食,更不宜與番茄、辣椒等同炒。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有菠菜、油菜、番茄、圓辣椒、小白菜、菜花等。
南瓜與羊肉
《本草綱目》記載:“南瓜不可與羊肉同食,令人氣壅。”因為南瓜補中益氣,羊肉溫熱補虛,兩者同補,就會令人腸胃氣壅。
金瓜與黃鱔
黃鱔溫中補氣,金瓜甘寒下氣,功用大不相同,同食則功用互相抵消,無益於身體。從營養成分來看,二者生化成分複雜,可能產生不利於人體的生化反應,所以不宜同食。
土豆與番茄
土豆會在胃腸中產生大量的鹽酸,番茄在較強的酸性環境中會產生不溶於水的沉澱,從而導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
蘿卜與人參
二者同食不易消化,易導致脹氣。
蘿卜與柑橘
蘿卜食後體內會產生一種物質,會阻礙甲狀腺對碘的攝取。柑橘能加強此物質對甲狀腺的抑製作用,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大。
黃豆與酸牛奶
酸牛奶含豐富的鈣質,黃豆所含的化學成分會影響鈣的消化吸收。
梨與開水
梨性甘寒冷利,吃梨喝開水,必致腹瀉,這是因為一冷一熱刺激腸道的緣故。《本草綱目》中說:“梨甘寒,多食成冷痢。”又說:“多食令人寒中萎困。”所以吃梨一忌多食,二忌與油膩之物同食,三忌冷熱雜進。
柿子與章魚
章魚性味甘、鹹寒、無毒,其藥性冷而不泄,可養血益氣;柿子甘澀性寒。因二者都屬寒冷藥性,所以二物不宜同食,否則容易導致腹瀉,有損腸胃。同時,章魚是高蛋白食物,蛋白質與柿中鞣酸相遇,易凝結成鞣酸蛋白,聚於腸胃中,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由此可見,凡是進食豐富蛋白質食物後,都不宜馬上吃柿子。
柿子與螃蟹
螃蟹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柿子的鞣質相結合容易沉澱,凝固成不易消化的物質。另外,鞣質還具有收斂作用,所以,它還能抑製消化液的分泌,致使凝固物質滯留在腸道內發酵,使食者出現嘔吐、腹脹、腹瀉等食物中毒現象。因此,螃蟹不宜與柿子同食。
柿子與海帶、紫菜
海帶中的鈣離子可與柿子等水果中的鞣酸結合,生成不溶性的結合物,影響某些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導致胃腸道不適,所以海帶不宜與柿子等水果一起食用。
紫菜也是富含鈣離子的食物,與含鞣酸過多的柿子同食也會生成不溶性結合物,道理同海帶與柿子的關係一樣,所以也不能同食。
柿子與紅薯
柿子味甘、性寒,能清熱生津、潤肺,內含蛋白質、糖類、脂肪、果膠、鞣酸、維生素及無機鹽等營養物質。紅薯味甘、性平,補虛、益氣、強腎陰,內含大量糖類等營養物質。這兩種食物若分別食用,對身體很有好處。若同時吃,卻對身體不利。因為吃了紅薯,人的胃裏會產生大量胃酸,如果再吃柿子,柿子在胃酸的作用下產生沉澱,沉澱物積結在一起,會形成不溶於水的結塊,既難於消化,又不易排出,人就容易得胃柿石,嚴重者需要去醫院開刀治療。所以,紅薯與柿子是不宜同時食用的。
柿子與酒
酒味甘辛微苦,性大熱,而柿子性寒,二者性味相悖,不宜同食。人們在飲酒時,大多用肉類等菜肴下酒,肉類中的蛋白質與柿子發生生化反應後會形成凝塊,既難於消化又不易排出,久之就會成病。另外,酒入胃刺激腸道,使得分泌物增加,柿中鞣酸與胃酸相遇,又形成黏稠物質,易與纖維素絞結成團,形成柿石,造成腸道梗阻,故二者不宜同食。
柿子與酸性菜
吃過柿子後,不可多飲酸性菜湯或飲過多的水,兩者共食對胃不太好。
柿子與土豆
吃了土豆,胃裏會產生大量鹽酸,如果再吃柿子,柿子在胃酸的作用下會產生沉澱,既難以消化,又不易排出。
柑橘與螃蟹
柑橘的食物藥性雖有偏溫偏寒之別,但都有聚濕生痰的特性,而螃蟹性寒涼,若與柑橘同食,必致痰凝而氣滯。特別是氣管炎患者,更要忌二物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