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市委調整分工,我分管市委辦公室、政府辦公室、保密和機關事務工作,這給我提供了一個學習、鍛煉的機會。在工作中,我妥善協調處理市委與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班子及其成員之間的關係,經常主動地加強與市政府辦、市人大辦、市政協辦、市紀委辦等部門的聯係,協同開展工作,確保市委、市政府的目標、任務得到貫徹落實。為了切實提高“兩辦”辦文、辦事、辦會的工作效率,我組織“兩辦”幹部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辦公室工作人員的政策理論水平、文字綜合能力、調查研究、保密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同時也注重建設“製度型辦公室”,親自修訂和完善了《專項督辦工作辦法》《秘書科工作製度》《機要局內部管理製度》等製度,通過狠抓“兩辦”工作作風行政效能建設,使“兩辦”工作作風有了明顯轉變,工作效率明顯提高。我抓緊保密要害部門落實《哈密市保密科學技術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哈密市黨政領導幹部保密工作責任製實施辦法》《哈密市保密要害部門部位保密管理規定》等製度。協調督促保密要害部門、部位所在辦公場所加強安全防範措施,根據實際需要安裝監控、防盜、報警燈保密安全裝置,做好建設保密技術檢查中心及建立涉密載體銷毀站的前期準備工作。
(二)認真解決群眾上訪問題。我始終堅持“春風化雨”與“依法辦事”有機結合,用這既有人性化又有理性化的方法化解了許多群眾糾紛和集體上訪事件。
哈密市隨著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重大民事糾紛增多,尤其是關係到群眾利益的集體上訪活動增多。為了及時調解疏散群眾糾紛,在分管政法工作期間,每當發生重大疑難案件、民事糾紛和群眾集體上訪事件時,我都能親臨現場部署,協調解決。
2006年4月,西戈壁發生兩村因用水矛盾糾紛,百餘名農民聚集在一起,隨時有發生動武的可能,我立即趕赴現場了解情況,一方麵積極向上級反映情況,協調解決問題;一方麵給群眾講政策,講法律,最終圓滿地解決了問題,避免了一場惡性事件的發生。三年來,我共接待群眾來訪近150人次,化解、調解各類群眾糾紛、集體上訪事件百餘件。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做到了件件有答複,件件有落實,件件有回音。
(三)做好扶貧幫困和“四點五戶”工作。
由於各種曆史原因,哈密市的弱勢群體較多。針對這些情況,我認真做好“雙百雙聯”工作,加強與德外裏鄉賽克來拉村的幫扶工作;慰問西河區街道辦事處和南湖鄉4位貧困老黨員,並帶去慰問金,表達了黨對他們的關心和厚愛;深入了解了天山鄉聯係點村委會的建設進度,並進行村容村貌的督查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宗教人士的團結和教育,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遏製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利用宗教進行非法活動。我經常來到大泉灣二道城二組清真寺和馬學貴伊麻木家裏,詳細了解清真寺的基本情況和他家裏情況,並告訴他宗教場所聯係點工作是經常化工作,清真寺有什麼重大情況要在第一時間與我聯係,將矛盾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四)搭建橋梁爭取援助資金。作為援疆幹部,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整個廣東援疆幹部的聲譽,為此,我注意發揮橋梁作用,積極聯係廣東企業經貿團來哈考察,促進粵哈兩地經貿企業合作,為哈密市引進援疆資金10萬元。同時我還利用援疆之機積極為市委政法委購買了價值18萬元的公務車,緩解了因缺乏工作用車,影響政法工作的局麵。
三、援疆的主要體會兩年多的援疆工作,盡管自身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自己的作用,但僅此還不夠。因援疆工作是個組織行為,是個係統工程,僅靠個人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
我體會最深的有三點:一是援疆工作離不開新疆各級黨政的優良環境。在新疆的三年,我得到了自治區、地委、市委和市政府各級領導大力支持,他們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關心周到,為我的工作、生活創造了優越條件,這是我做好援疆工作的首要前提。二是援疆工作離不開廣東援疆工作隊的科學管理。領隊葉常濃,市委書記方利旭,在援疆幹部的管理上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做到了既嚴格要求,又細心關懷,使每個援疆幹部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激發了我們做好工作的信心,這是做好援疆工作的關鍵所在。三是援疆工作離不開派出單位的支持關懷。我在新疆的三年,無時不感受到廣東、新疆、梅州市、大埔縣各級的親切關懷。各級領導經常慰問走訪,派出單位在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麵的鼎力支持是我做好援疆工作的堅強後盾。
(選自《情注東天山》,作者係廣東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中共哈密市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