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為向省委組織部考察組彙報第四批援疆工作隊的工作,本人在工作隊的領導下,積極參與以《責任在肩》為題的彙報材料撰寫工作,得到各方肯定。
三、培訓業務骨幹,促進宣傳隊伍交流提供、創造條件,為哈密培訓幹部是援疆工作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入疆後第一次回到廣東,本人就積極與省委宣傳部聯係,並取得當麵向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朱小丹同誌彙報工作的機會,得到了省委宣傳部的支持。其後,省委宣傳部每年的宣傳部長學習班都安排哈密幹部參加,免除一切費用。每批同誌到廣東,本人都給予周到安排,使他們安心學習。
2007年11月,哈密報社提出辦日報,希望南方報業為其培養一批骨幹。雖然哈密報社不是我援疆所在單位,但考慮到哈密報社的發展需要,本人仍積極聯係,希望得到南方報業領導支持,哈密報社6位各部門骨幹被安排到《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等部門培訓,受益良多,為哈密報社改辦日報作了思想、觀念和技術上的準備。入疆以來,哈密地委宣傳部與南方報業的來往不斷增多。
2005年12月,地委宣傳部原部長依巴達提·依米提就率領宣傳部一班幹部到訪廣東,與廣東各地宣傳、新聞部門廣泛交流,掀開相互往來的第一頁。其後,宣傳部、《哈密報》的同誌陸續到訪南方報業。
2007年9月,南方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朱正紅一行4人也到訪哈密,考察本人工作,同時表示要一如既往支持哈密。
四、本職工作兢兢業業,務實求真在哈密地委宣傳部,我所分管的工作一為外宣,二為理論。外宣工作也包含了在廣東宣傳哈密,這方麵如前所述,兩年來取得了突破。外宣工作還包含了新疆本地媒體和其他省市媒體,尤其是中央媒體對哈密的宣傳。兩年多以來,本人多次陪同、安排《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南方日報》、廣東電視台及《新疆日報》等主流媒體對哈密的采訪,作為同行,本人給予他們從采訪對象、采訪思路、采訪材料等多方麵的協助,關於哈密的正麵報道出現在各種有影響的主流媒體中。在理論部門的工作中,每逢重要宣傳活動,本人都與理論科同誌充分研討,出謀劃策,特別注重從聯係哈密實際中,尋找理論宣傳新思路,從而促進地委宣傳部兩年多來的理論宣傳,較好地完成了地委要求的各項中心任務。
五、謙虛謹慎作風樸實,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援疆以來,無論在什麼場合,不論是什麼民族,不論是什麼階層,我都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虛心學習,與人為善,廣交朋友,保持和發揚援疆幹部在哈密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幾年以來不僅與所在單位的各族領導、群眾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求同存異,有過即改,還培養了深厚的情意。工作中,無論事情大小,都先從自己做起,即使在艱苦的條件下也從不抱怨,樂觀麵對。
2007年8月,本人帶領哈密本地各媒體采訪邊防部隊駐中蒙邊境各派出所,一周之內,在戈壁灘上奔馳數千公裏,灰塵滿身連續5天沒有洗澡,但邊防戰士的精神感染著本人和采訪組的每一位同誌,采訪組集體接受了一次革命教育,大家不以為苦,反而視之為難得的人生經曆。援疆三年,本人始終抱著要為哈密做貢獻的心態,在工作中,不抱半點私心,不謀半點利益。而對於困難群眾、困難學生的幫扶則是積極主動,入疆以來,個人捐款累計近7000元,捐助衣物幾十件。三年援疆時光,為時不算長,在援疆工作的崗位上努力做了一些工作,哈密地委和哈密人民也給予了褒揚,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連續三年本人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2007年還獲得5年一度的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稱號。但本人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為哈密人民做得還遠遠不夠,離廣東上級部門的要求還有些距離,但本人從內心深處感謝、珍惜組織給我們提供這麼寶貴的鍛煉機會,感謝哈密人民對我們援疆幹部的深情厚誼。
哈密,這片神奇的大地永駐我心!
(選自《情注東天山》,作者係廣東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中共哈密地委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