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麥青
有人說,生命是一場大的相遇。孔夫子遇見泰山,李白遇見黃河,陳子昂遇見幽州台,生命的境界從此就不一樣了。當王幸福遇見哈密時,他便開始了生命中一場光榮的出征。作為鄭州教育援疆前方辦公室負責人、鄭州市支教教師領隊的王幸福始終把“國家至上”裝在心裏,為了這句話,他拜別年過八旬的父母,告別有病在身的妻子,從黃河之濱來到了大漠戈壁。從他把這句話化為行動那天起,700多個日日夜夜,這句話始終都在那裏,滲透在他的血脈裏,以及98位援疆支教老師的心田裏。從鄭州到哈密,5000裏關山阻隔,然而,幸福哥一路走來,每一個腳窩都是一片綠蔭。當98位老師遙望西行之路時,看到的是清涼陣陣,綠蔭成行。天冷了,他問“屋裏的暖氣熱不熱”;感冒了,牽掛著“好點了沒?要多喝水啊”!周末了,大家歡聚領先花園幸福公寓,幸福哥最拿手的大鍋菜馨香四溢,團圓的餃子讓人唇齒生香。歡聲笑語、濃濃關愛驅散了心頭的孤獨,撫慰了思鄉思親之情。
200公裏外的伊吾,還有兩個更加孤獨的同伴,一行數人帶著幸福哥的惦念和囑托前去看望。下午回程,從天山北麓穿越天山到達哈密,兩個小時裏18個電話,幸福哥雖未同行,心卻是步步相隨。探頭、下車的一瞬間,便看到馬路邊一個熟悉的身影在翹首企盼,飯桌上,筷子已一一擺好,水靈靈的葡萄、紅豔豔的大棗都是幸福哥精挑細選的。
從下午5點到晚上9點,4個小時的等待該是怎樣一種煎熬,幸福哥知道,我們也知道。還有,一行人探家歸來夜半投宿幸福公寓,輕輕掖好的被子,早上5點鍾的早餐。點點滴滴的關愛與嗬護滋潤著孤獨的心靈,潤物無聲,卻有大愛與責任在心中潛滋暗長。曾看過幸福哥一張照片,渺遠的戈壁灘上,幸福哥孑然站立,背後是巍巍天山。他表情恬淡,眼神輕輕望向遠方,似乎是在默想,也許是在想念家鄉吧?這時候,也許是該提醒妻子吃藥了,也許是該給妻子做飯了,也許是該去探望風燭殘年的父母了,也許是該給求學在外的女兒打個電話了。而此刻,他卻在哈密,在援疆路上,在“密友”中間,在冷清清的寓所裏,就這樣執著地愛著,愛著他的親人,愛著他的“密友”,愛著他的事業,愛著邊城——哈密。
(作者係河南援疆幹部、援疆期間為哈密市第八中學支教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