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隊伍由上到省地廳級領導下到普通的技術人員組成,但領導們最喜歡的是和大家稱兄道弟。遠離各自的小家庭,這些男子漢們都盡快地融入了河南援疆指揮部這個大家庭。
河南省委組織部下派的援疆幹部陳誌偉,分管河南援助十三師指揮部的組織工作,大家都說他沒有官架子。每次大家走到一起,陳部長都要把招待的每一個細節安排好。每逢聚餐時,陳部長都盡可能把同誌和領導插花安排到一起,生怕大家“生了分”。援疆以來,陳部長身體一直感覺不適,後來做了檢查還不能確診病因,他就索性一邊吃藥一邊工作。夫人和孩子千裏迢迢來探望他,但是他一直忙著,沒有更多時間陪家人。凡是來新疆的人都恨不得把新疆的美景看個夠,可是陳部長每天都忙碌著,沒有時間陪夫人和孩子遊覽新疆。
2011年國慶節長假,陳部長卻意外地向在場的援疆幹部說道:“3位援疆教師每天都在上課,沒有時間看淖毛湖的胡楊林,特別安排他們3位教師到淖毛湖去一下。”陳部長濃重的鄉音不算太高,卻讓3位老師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暖意。大美新疆讓所有知道它的人都非常神往。為了讓大家在此過得更充實些,指揮部組織安排大家讀書學習。為了讓親人們放心,這些遠離家鄉的援疆人都盡可能把一些高興的事與家人在視頻中話聊。
2013年2月15日晚,在紅星中學任教的援疆老師張書光為準備明天的早餐,高度近視的他不慎一頭撞在玻璃門上,玻璃碴在膝蓋邊劃了一道又深又長的口子。指揮部領導和援友們得悉後都去看望了他,三門峽援疆的領導還特別安排大家輪流陪床護理。為了不讓遠在幾千裏之外的家人擔心,張老師一直沒有把這件事告訴親人。常言人過三十不學藝,河南的援疆人在寂寞中有的玩起了相機,有的寫一些小文章聊寄胸懷,有人收藏石頭,還有更多的人在用各自的智慧希望在有限的援疆日子裏做更多的事。
2011年中秋節小長假,是援疆隊員遠離親人在新疆過的第一個中秋節,中秋晚上就成了一個狂歡夜,所有的人都喝高了。這些“光棍漢”們湊到一起,幾杯酒下肚後,個個都“原形畢露”,有的嬉笑怒罵,有的憨態可掬,還有個別酩酊大醉。王新偉指揮長這時也“進了狀態”,一會兒高聲背誦李白的《關山月》,一會兒又背起了曹操的《蒿裏行》,一會兒又背起了北島的《回答》。酒壯豪情,酒添詩意。在他的感染下,這些男子漢們都一下子變成了“詩人”。十三師衛生所唐群章所長背起了碧野的《天山景物記》,建築設計院的李國欽院長高吟“舉頭望明月,低首想老婆”,王石文檢察長對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一群”。
哈密是全國有名的幹旱地區,但是河南援疆幹部到來後,哈密卻意外地下了好幾場雨雪,盡管不是很大,卻讓大家感到狂喜。
哈密人說道:你們河南人給我們帶來了雨雪。
於是大家戲謔道:我們援哈指揮長是河南水利廳的領導,“龍王”來了還能沒有雨嗎?哈密的冬天是漫長的,在漫長的冬日裏,屋外是冷而少雪的寒冷世界。除了工作,大家都“躲到小樓成一統”。整個冬天哈密連一隻飛鳥也難見到,中原最常見的麻雀這裏也難找到。在巴裏坤援疆的河南人感受更深,巴裏坤大草原到5月初還是光禿禿的,樹木也剛剛開始發芽。漫長的冬天除了人再難見到別的生物。
直到天氣略變暖,大家才偶爾在居住的屋子裏看見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蟲。要是在河南,看到屋子裏的小蟲,礙於衛生,大家早都把它消滅了,而現在,在漫長的冬後有這樣一些小蟲陪伴著,大家也感到格外溫馨,當然就讓它留著。“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