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援疆幹部與希望工程(2)(2 / 3)

一次,我在辦理登記托運手續時,工作人員打開了我的行李,一看裝的全是同樣的書和書包,還說我笨,不會在烏魯木齊買嗎?我說:“這是‘愛心’牌書包,是一位愛心人士對她的‘新疆女兒’的關愛。”工作人員連忙說:“不好意思!”

漂亮的臉蛋上泛起了淺淺的紅暈。在謝英的客戶中,還有一個叫董瑛的老同誌,家住在廣州天河區,是廣東農墾總局的離休幹部。董老參加過抗日戰爭和遼沈戰役,今年82歲。他經常到高校給大學生講課,關心青年學生的成長。董老聽說西部學生的情況後,就對謝英說:“小謝,麻煩你帶一些哈密的貧困生資料給我,我要幫助一個孩子。”過了段時間,謝英把哈密貧困生的資料給董老送去,他就挑選了一個。

2004年6月,董瑛老人給謝英打了一個電話:“小謝,你今年不是要去新疆看小陳嗎?太好了,我跟你李阿姨商量了一下,到時候我們結伴同行,順便看一下我資助的孩子。”今年暑假,妻子和女兒看我來了,可董老夫婦沒有成行,這也許是一個遺憾吧!

五、婷婷的來信

彩虹是美麗的,比彩虹更美麗的是人們的心靈。

2003年9月10日,這是我到新疆工作度過的第二個教師節。“咚咚咚”,一陣敲門聲,一位年輕的團幹部走進來說:“陳書記,您的信,是從喀什寄來的。

”我急忙拆開信,哦!她是我資助的十多個學生中的一個。是謝婷婷寫的。

信是這樣寫的:“陳叔叔,您好!在第十九個教師節來臨的時候,祝您節日愉快,萬事如意!帶著您和其他好心人資助的錢,媽媽送我到了喀什一所學院,學校說無論如何要交清第一學年的學費才能注冊,因為學費湊不齊,媽媽不讓我讀書了。可我要讀書!讀書!陳叔叔,求您再幫我想想辦法吧!媽媽說,這裏有像您陳叔叔那樣的好心人就好啦!……”這是一封令人揪心的信。“不能讓婷婷失去上大學的機會。”我自言自語。教師節之後,我撥通了婷婷上學的學校團委的電話,可惜沒人接。我又撥通了婷婷舅舅蘇江河的電話,與他商量對策。蘇江河說:“陳書記,謝謝您關心我的外甥女,這樣吧,我先把我的摩托車賣掉,湊齊第一年的學費寄去,再次感謝您操了那麼多心。”婷婷的媽媽是一位殘疾人,沒有工作,靠社會低保維持家庭生活,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沒有房屋和財產,長期寄居在弟弟蘇江河家裏。蘇江河家也是家徒四壁,兩邊透風,除了養了一隻羊外,什麼也沒有。這樣的家庭如何能圓婷婷的大學夢呢?“天無絕人之路”,在我的聯係下,中國哈密人壽保險公司的員工徐曉怡等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加入到助學行列,廣東雲浮政協的朋友慷慨解囊,還有援疆幹部……一雙雙大手拉著婷婷的小手,圓婷婷的大學夢……在我收到的十幾封受資助學生的來信中,還有一個叫蘭萌的回族姑娘,她今年16歲,家住哈密市向陽路,在哈密市高級中學學習。蘭萌在來信中寫道:“自小失去父親的我一向很自卑,總覺得陽光很難照到我,我的心理壓力很大,母親獨自一人撫養姐姐和我,家庭生活的重擔隻得由母親一人承擔。兩年前,母親得了壞死性胰腺炎住院治療,欠了一大堆債務,生活的窘迫給我幼小的心靈畫上了一道很深的傷痕。姐姐考上新師大法律係時,母親病危,經醫生全力搶救,才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為了照顧母親,姐姐不得已放棄了新師大的學習。她在哈密一邊打工,一邊上夜大,這樣也可以給家裏減輕負擔。每當我看到媽媽和姐姐的辛苦時,心裏好難受,幾次想輟學。”蘭萌在來信中繼續訴說:“當我思想動搖最厲害的時候,是您——陳叔叔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今年六一節前一天,您親自到學校來給我送節日禮物,一個裝著複讀機的‘愛心’書包,我實在沒有想到。回到家,我告訴媽媽是您送的禮物時,媽媽說:‘廣東的叔叔太關心我們了,我們打心裏感激,記住,長大後不要忘了好心人。’媽媽的話,我記在心頭,我雖生活在單親家庭裏,但我沐浴著陽光,我會有一個屬於我的藍天。陳叔叔,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期中考試,全班第一。”看到蘭萌同學的進步,我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