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瑞雪素裝的哈密
來到哈密援疆,不知不覺已有近5個月的時間了,從盛夏、深秋到嚴冬,我們經曆了3個季節的轉換。也許是從未到過哈密的緣故吧,每個季節的轉換總會給我們這些南方人帶來一種新感受。也許長期生活在新疆、生活在哈密的人們對此已習以為常了,但我們卻感觸很深。
2005年12月16日,我們盼來了哈密第一場大雪,瑞雪在淩晨人們熟睡的時分來臨,給即將來臨的聖誕節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大雪有四五厘米厚,給清晨上班的人們帶來諸多不便,汽車碾壓過的道路特別滑,各單位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掃門前雪(包括臨街路麵)。在天山以北的鬆樹塘,地區建設局管域有一個滑雪場。這場大雪來臨,滑雪場也就做好了迎客的準備。當日下午,我們組織全局十多名青壯年開車來到滑雪場穿滑雪板踏雪道,以保存積雪不被大風刮走。我在南方出生,從未見過雪,也從未穿過滑雪板,所以對如何穿滑雪板踏雪道更是一知半解。從哈密市區到滑雪場有近百公裏路程,汽車要開兩個多小時,公路積存了厚雪,行車十分困難,車時速也隻能在四五十公裏。被大雪鋪蓋的天山大草原十分美麗,與夏季的景色相比更多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每個上山踏雪的青年人都熱衷於這種與娛樂相結合的勞動。踏雪是十分勞累的工作,從山下一步一步踏到山上,距離200多米。若在夏季徒步走這段距離隻需十幾分鍾,但在大雪紛飛的雪地裏穿著滑雪板步行,來回要兩三個小時。踏完一個來回,全身出汗了,腿也酸了、腳也麻了、手也凍僵了。雖然個個都腰酸背疼、腿軟腳麻,但精神卻異常興奮,有一種征服自然的感覺,特別美妙。
我們花了兩天時間,踏出了一條寬50米、長200米的滑雪道,堆砌了防撞雪牆,並嚐試了速滑運動帶來的樂趣。的確妙不可言,感覺棒極了。
四、隨想
從沒來過新疆哈密的人,對這片土地是抱有夢幻神秘色彩的。
雖說是古絲綢之路,但早期因為交通不便,唯一能夠到達此地的交通要道也隻有馬道、駱駝道。新疆和平解放後,原有的馬道、駱駝道改修成了國道,沙漠戈壁上架起了鐵路,隨著西部經濟發展,國道是越修越好、越改越寬廣,駕車行駛在國道上,真是一種享受。給人感受最深的是大戈壁,遼闊、寂靜、空曠和滄桑,若一人走進戈壁,讓人心裏感到驚恐、無助和愴然。看似平靜的戈壁,危險四伏,暗藏殺機。大戈壁的風,渾濁而憂傷,吹蕩起來像黃龍,尤其是四五月的風沙季節,條條黃龍爭霸搶灘,侵蝕著大地,讓人感到淒涼和恐怖。大戈壁的太陽,如燃燒的火爐,把那起伏的山巒、沙丘,烘烤得像剛出爐的麵包,灼手炙燙。
(選自《天山深處》,作者係廣東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哈密地區建設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