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廟兒溝之戀(1 / 1)

謝昌晶

叫廟兒溝的地方很多,然而哈密的廟兒溝在我的心目中卻是不折不扣的美麗的化身。就如一位風情萬種的美人叫你永遠都割舍不下對她的向往和留戀。從哈密市出發,沿312國道向東行駛22公裏,然後向北轉入一段20公裏的沙土路。在此,你會先經過兵團十三師所屬黃田農場的萬畝退耕還林示範地。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西部的生態環境,中央在西部推行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我所屬的廣東援疆工作隊還參與了哈密市東戈壁15萬畝人造草場項目的建設。

由於環境改善,哈密市區近一二年的雨、雪多了起來。兵團在新疆其實就是一個個農場,它對新疆的穩定和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兵團的曆史,就是屯墾戍邊、艱苦奮鬥、創造奇跡的可歌可泣的曆史。多少戈壁荒灘上的綠洲、新城,都是由脫下軍裝的“老革命”、滿懷豪情的“老支邊”以及他們的子孫們用血汗澆鑄的。

每當見到兵團人,我都會從心底油然生起敬意!與他們相比,我參加的三年援疆工作隻能是經曆了一點點的磨煉。我由衷地擁護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的決策,除了有利於國家穩定、發展的因素,從感情上我也熱切希望西部能更快發展、新疆能更快發展,讓那些在此生活的“老革命”

##老支邊”的後代能盡早過上與沿海發達地區一樣的富康日子。出了示範地,是一片廣闊平坦的戈壁。如有機會在這裏看落日,便能夠透徹體會蒼涼之美。戈壁盡頭,是真正地呈一條直線的地平線。太陽在落入地平線之前,會由白亮刺眼忽然變得彤紅、圓大而柔和。有時月亮會同時從另一天邊升起來,這種日月同輝的景象是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裏見不到的。

這時如果沒有風,你會隻聽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置身於空曠的戈壁灘上,望著如血的殘陽和冉冉而起的明月,你會有一種靈魂被徹底滌蕩的感覺。從此,你可能便淡化了人世間的各種紛爭。戈壁東北方的盡頭是一個維吾爾族村莊——下廟兒溝村。土石塊壘起的牆圍起一座座院落。院裏種滿了杏、沙棗、蘋果、核桃以及葡萄和各種花草。

維吾爾族人的房間、庭院都很整潔。每當有客人造訪,主人都會很高興,並極力挽留,盛情款待。宴席會很豐盛,鮮果、幹果、小吃、冷盤、熱菜一道道地上,但一般都少不了手抓飯、手抓羊肉和湯飯(做工精致的麵片)這3種味道極佳的主食。即便是我們這些以會吃而聞名天下的“廣東佬”,對這3樣東西都會食完再討。酒足飯飽後,主人會邀您到鋪著地毯的客廳或葡萄架下舉行麥西來甫,即舞會。按照哈密的地方習俗,隨著熱瓦甫、艾捷克(維吾爾族樂器)奏響,手鼓敲起,主人會首先起舞,之後會持一束花走到客人跟前,右手撫胸向著你鞠一躬,這便是邀請你與之對舞。舞夠了,他會與你交換著位置互鞠3個躬,然後把花交給你,自己退下休息,你則持花去邀請下一個舞伴。如此交替,使舞會始終處於高潮。

維吾爾族的舞蹈,舒展大方,不拘形式,隻要你踩對鼓點,可以任意發揮你的形體動作。

當地人說,維吾爾族人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講話就會唱歌。

哈密還是音樂之鄉,古代著名的《伊州曲》就出自哈密。出了下廟兒溝村,眼前就是廟兒溝了。這裏是東天山最高峰喀爾裏克峰(海拔4886米)腳下的一片穀地,大概是遠古的洪水不斷衝擊而成。穀地裏布滿了大大小小、形態各異被磨光了棱角的花崗岩石,石頭間除了樹木外,還間落著一塊一塊的小平地。這些小塊的平地有的長滿了草,有的則鋪滿了沙石。當然,也會有一些牛羊和野兔的糞便。而這些糞便在這裏成了一種美麗的點綴。特別是羊和野兔的糞便,一粒一粒,小小的,圓圓的,沒有任何味道,發著黑色的光芒,就如黑色的寶石,散落在草叢、石縫之間。廟兒溝的地下很“純淨”,這種“純淨”,是指在此很少見到啤酒瓶、飲料罐、塑料袋、廢紙等人類遺棄的垃圾。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被樹木、草、石頭包圍著的一小塊平坦的、鋪著潔淨沙子的空地,然後躺下來,看著無比透明的天空,呼吸著純淨的空氣,享受靜悄悄的穀地帶給你的愜意。廟兒溝的北端,天山腳下,有一排鑲在山丘上的斷垣殘洞上、依稀可見的彩色繪畫。

這是一處具有悠久曆史的佛教遺址,印證了當年這裏曾盛興佛教。站在這座遺址前,你會生出許多關於世事變幻、關於信仰、關於宗教力量、關於人的靈魂的感歎與沉思!佛教遺址的西側,在一座高高的土丘上,有一列氣勢宏偉的建築遺跡。這些建築已沒了頂部,僅剩高低錯落的厚厚的土牆。傳說,這便是當年哈密回王的夏日“行宮”。爬上這座山丘,放眼四望,你不禁感歎回王的獨具慧眼。這座“行宮”背靠東天山的最高峰喀爾裏克雪山,俯瞰整個廟兒溝,西北邊傍著積融雪而成的一灣湖水,東側則躍於佛教遺址之上,夏日居於此,可以想見:涼氣從天降,美景盡收眼底。實在是爽哉、快哉!

(選自《情灑瓜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