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定莊家一定贏13(1 / 3)

第十二章 適時跟莊

洞悉莊家,無非是為了跟蹤莊家。與莊家同坐一頂轎子,自然會風光無限,“錢”途無量。

·跟莊策略

發現莊股後,下一步就是確定跟莊時機。從主力坐莊的四部曲中,可以知道股票漲升最好的是在拉升階段。從節省資金的時間成本、提高資金的利用率來說,最好的跟莊時機是在莊家建倉的末期,此時,莊家已經獲得大量的籌碼,即將進入拉升階段。研判莊家建倉的末期可以從股票的走勢上觀察,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從股價的角度分析,該股創新低的能力已經明顯減弱,表現為底部不斷抬高,即使大勢轉為調整,該股也很難出現大的調整,表明主力資金介入後使該股的抗跌性大大增強。逐步趨於一致,上檔套牢盤已基本割肉離場。

其次,各項技術指標處於相對低位,而動量指標開始逐步上升,表明多方力量開始占據上風。

再次,從均線係統分析,股價經長期下跌後,長期均線由下降逐步走平,顯示市場的成本。

根據以上特征,散戶投資者就可以發現莊股啟動前的蛛絲馬跡,並可找到最佳時機。

散戶在跟莊時不僅抓住合適的時機,更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不管是順市、逆市還是奪低、拉高,隻要散戶能夠好好把握莊家的走向,破解莊家的陷阱,以良好的心態,選擇恰當的策略,便能“好風借力,送我上青雲,”便能莊家得“道”,散戶“升天”。

但坐莊行為在這幾年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大小莊家一時“萬馬齊暗”。市場人士自從刑法增加證券犯罪條例以後,就創造了“後莊股時代”這一詞語,但莊股幾年來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即使經過去年以來的市場滌蕩,“後莊股時代”也總是“後”而不止。不過,目前如何跟莊股。由於莊家處境乍暖還寒,跟莊策略因此也不是一味不變。一味的追捧固不可取,但絕不參與也會與機會失之交臂。

散戶如何跟莊

那麼散戶應如何跟莊呢?如何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呢?

以戰國局麵來形容目前的市場格局並不為過。怎樣在群雄角逐的氛圍下獲取利潤,這不僅是投資者目前需要麵對的難題,也是關係到眾多散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在股市投資這個職業中,誰也不可能賣到最高,買到最低,能夠做得一次比一次好就是高手。那麼,怎樣做才能逐步讓自己滿意呢?

散戶做股票主要靠跟莊,既然是跟莊賺錢,首先就必須熟悉主力運做股票的規律。主力運作一隻股票,大概需要經曆這三個階段,即建倉、拉升和出貨。

主力的建倉階段一般是隱秘的,隻有少數因迫不及待而是公開的。因為隱秘,主力就會使用各種騙人的手段使你辨不清方向。比如K線形態往往很恐怖。因為建倉就像我們買東西,要使花的成本最少,所以主力不會直線拉升股票,而是進行箱體震蕩。散戶在這一階段最不容易賺錢而且容易被套。

主力的拉升階段方向感強。有的主力沿著20日均線,以45到60度的角度緩慢爬升,有的是短期瘋狂漲停,以近乎90度的角度急速上漲。主力拉升一隻股票中間不會有太大的調整,這個階段上漲幅度最大,趨勢最為明顯。

出貨階段就是主力把一隻股票拉到一定高位後將籌碼轉換為現金的過程。由於主力運作一隻股票至少需要控製30%以上的流通籌碼,所以主力出貨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主力出貨的手法多種多樣,有緩慢橫盤震蕩出貨,有大幅殺跌出貨。這一階段主力是以技術操盤為主,把K線圖形做漂亮些,引誘散戶上當。

在主力完成建倉洗盤後進入主升段時,散戶應迅速跟進,在主力完成拉升後進入盤整出貨期,我們應馬上轉戰其他股票。這樣我們可能會賺的少一些,但賺的安全。

不過,要真正做好還真不容易。比如主力的主升段高度如何測量,什麼時候是主力建倉完畢的拉升時期等等都是散戶不容易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學習,要對市場上所有漲的好的股票進行統計整理,找出分析他們具有的共同特性,這樣就能夠得出大多數莊家操作的一般概率。其方法可以用最低價格的倍數、第一階段的黃金分割率等方法進行測量,一般準確度都很高。散戶朋友不妨一試。

·了解莊家的心理

散戶和莊家都是對立的,在散戶看來,所謂的莊家,都是那種比較狡詐的一類歹徒。但事情也並非絕對,有時候莊家也會表現出一分仁慈的菩薩心腸,因為你就是他的上帝,不時給你些便宜占,這對他長期搜刮你的錢財大有好處。

所以對散戶來說,如何揣摩莊家的心理是門學問,其實你在買彩的過程中就是在跟莊家鬥法。要說陷阱,有時候是真真假假,表麵上看風平浪靜,但其中卻暗藏著許多殺機。

有這麼一則故事:古代一位國王難得有一次出海遊玩,不巧剛離港不遠遇上了大風雨。一名士兵因是第一次乘船,害怕得又哭又喊,不停地狂亂哭叫。國王很生氣,下令將他關起來。

這時國王身旁的一位官員說:“不要關他,讓我來處理。”官員隨即命令水手將那士兵綁起來,丟入海中。可憐的士兵剛被丟下海,更是高聲嘶喊,手腳亂舞。過了幾分鍾後,官員才叫人把他拉上船來。剛才還叫得歇斯底裏的士兵,立馬靜靜地待在船艙的一角,半點聲音也沒有。國王好奇地問這個官員何以會如此。官員答道:“人若經曆更惡劣的條件之後反而會感覺現在的艱難是多麼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