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掌櫃們在為自己的飾品寶貝拍照時,總是習慣使用白色背景,如果沒有任何小配飾,單純使用白色背景的話,很多店裏的飾品幾乎都會混淆不清,根本沒有自己的特色,而且照片整體看起來,也總是覺得好像缺了點什麼。
其實尋找小道具,難度不大,但是要尋找有新意的小道具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很多攝影師一定嚐試過使用樹葉、竹板、石頭、絲巾等小道具,跟各種小飾品搭配拍照。
這些照片,乍一看,的確很美。可是,由於眾店主大多擁有超強的模仿力,因此,各家小飾品店裏,這種照片就在短期之內大量湧進,看得多了,就不免讓人覺得有些俗氣。
筆者有個朋友,在網上經營著一家小飾品商店,由於職業原因(他是專職攝影師),他的圖片,總是美得別具一格。同樣是一枚發卡,從別人手裏出來就顯得很一般,而經過他的演繹,這枚發卡似乎被注入了靈氣,顯得既優美,又個性十足,所以,他的生意總是很紅火,訂單不斷。
就拿為一枚普通的藍色水鑽發卡來說,店主一般都會喜歡在旁邊放置一朵鮮花,或是幾塊石子之類,用以渲染發卡的美,而這位高手,卻把這枚發卡跟仿舊牛仔搭配到了一起,把這枚發卡,巧妙地別在牛仔褲粗獷的口袋上,照片出來後,效果驚人的好。
由於有了牛仔的曠野風格作為脫襯,這枚小小的發卡,如同一支優美的畫眉鳥,落到了枯樹上,顯得格外淒美,極具個性與細膩。再加上牛仔的顏色一點都不亮,所以又沒有任何喧賓奪主的風險。
想要拍出漂亮的小飾品照片,其實一點也不難,隻要多動腦筋,誰都可以做得到。比如在拍攝珍珠飾品的時候,可以選擇貝殼來做道具,可以勾起人們對於珍珠生命的聯想;如果是為透明飾物拍攝照片,可以選擇形狀怪異的通透水晶作為道具;如果是拍攝貝殼類飾品,還可以選擇色彩各異、形狀各異的珊瑚作為配襯等。
但是,掌櫃們一定要記住,道具的形狀和顏色千萬不要喧賓奪主,最好選擇的道具顏色比商品的顏色淺一個層次,這樣的道具,既可以與主題搭配,又不會過於絢爛。如果你對色彩沒有十足的把握,那就使用少量透明或者白色的道具,效果最保險。
好的照片離不開恰當的燈光,道具、背景都到位之後,就要注意白色背景下,燈光的使用。新手在拍照時,不是燈光過暗,就是燈光過亮。
燈光過暗,整張照片出來就會顯得黯然無神,亮度不夠,白色背景拍出來之後,顯得不夠白;燈光過亮,就容易忽視掉飾品的細節,尤其是反光比較嚴重的飾品,如果燈光過亮,就會亮做一團,分不出主次。
所以在燈光選用上,應該是亮度稍高,這樣既可以遮擋背景的瑕疵,提升產品光亮度,又不會掩蓋細節設計。
如果照片出來之後,還有細節處不很滿意,還可以用電腦修圖,不過修圖的前提是照片照的比較成功,否則,就會越修越假,最後一塌糊塗。
第四節拍照中的技巧與誤區
一、影響照片拍攝的因素
影響照片清晰的因素有很多,隻有抓住這些要素,並且逐個攻克就一定能夠拍出清楚的照片。
1.拒絕抖動
手臂的抖動會造成照片中的圖像模糊甚至重影,即使相機對焦十分準確,也會因此而影響圖片的清晰程度。避免相機抖動,除了可以使用上麵提到的辦法,還可以使用三腳架,或是獨腳架。這種固定相機的方法,可以將人手握持相機的抖動,徹底避免,從而拍出清晰的照片。
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縮短快門時間的方法,這種方法,也可以有效避免照片產生影像抖動,拍出令人滿意的清晰照片。
有很多攝影新手認為使用小光圈可以增加背景深度,從而可以使照片清晰,因此,這些攝影者就不分情況和場合,總是把光圈收得很小,尤其在對焦把握不大的時候,更是希望能夠借助小光圈來拍得清晰的照片。
可是,這個舉動常常會讓攝影者取得事與願違的效果,因為小光圈的使用,會令快門時間大大延長,並因此使相機的震動達到較大,從而出現不小的負麵影響。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三腳架與短時快門配合使用,這樣才能達到不錯的清晰效果,有效避免拍照中的抖動問題。
2.清楚的了解鏡頭參數
很多新手,甚至老手都會認為使用較小的鏡頭光圈,圖片會比較清晰,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鏡頭成像的最佳狀態是在最大光圈縮小2-3擋之後。也就是說,如果你用的是一隻最大光圈為F2.8的鏡頭,其光圈最佳狀態應該是在F5.6-F8時,圖片最為清楚。
3.選好背景
攝影師在拍照之前,應該精心挑選一下背景色彩,如果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色彩反差大小,就會混淆觀眾的視覺,造成圖案不清晰的錯覺;而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色彩反差大,照片就會顯得很清晰。因此,選擇色彩反差大的背景,可以使照片主次分明,圖案顯得非常清晰。
二、拍照的一般技巧
1.拍照中的背景選擇
在拍照中,背景選擇很重要,如果是在室內拍照或是在攝影棚中拍照,就是指襯布的選擇。在選擇襯布時,要注意襯布與拍照主體的反差,主要是顏色和材質上的反差一定要鮮明。
如果襯布顏色與商品顏色近似,就容易出現照片主體被混淆於背景之中。相信大家都有過身著淺色衣服與石頭山的合影吧,在照片中很難分清楚:哪裏是人,哪裏是山!
有的掌櫃在為自己的淺色寶貝拍照時,還是喜歡用淺色背景,結果拍出之後,就出現了商品與背景合而為一的現象,如果不仔細辨認,整張照片簡直就如同一張白紙。
筆者曾經看到過,有個朋友身著花衣花褲,蹲在花叢中照的照片。乍一看,筆者以為是一張花卉的照片,經過攝影者的多次提示,筆者瞪大眼睛,終於在花叢中找到半張臉,如同傳說中的“人麵桃花”一般,已經人花合一了。粗心的照片瀏覽者,根本找不到人在哪裏,頗有一種身著迷彩服趴在草叢中的味道。
說了這麼多,其實,背景選擇要依照盡量簡單的原則。如果背景太花哨的話,就會和商品搶鏡頭了。
如果是在簡易攝影棚中拍攝小件商品,那就要將選好的淡色的背景紙,由被攝物體的底麵一直鋪到物體後麵,這就是所謂的自造無縫背景了。當然,這個無縫背景,是在需要鏡頭與被攝物體平行拍攝時才會用到,如果是俯拍,有縫、無縫就沒有太大區別了。
如果你對淡色背景的多種顏色搭配沒有什麼把握,就使用單色吧,用單色拍出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有些掌櫃的,非常用心,費好大的力氣把背景弄成五顏六色的,這樣的背景,如果弄得很漂亮,就會搶走商品的風頭,如果弄得不漂亮,就會讓瀏覽者覺得很不舒服,所以最好不要做那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當然了,如果你要拍攝的是淡色商品,你還可以選擇深色背景,可以和商品構成鮮明的色差,拍到較好的效果。
2.拍攝燈光的選擇
燈光在攝影中的作用不可小覷,一張照片的成敗,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由光線所決定。所以,在為產品拍攝中,燈光的選擇一定要用心。如果要想充分表現出產品的光澤,那就隻有多多求助於光線了。
攝影者要盡量選用無色燈光。無色燈光的好處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表達出攝影主角的原本顏色,如果使用有色燈光,就可能在照片拍出之後,連攝影者都認不出自己拍的是哪一件產品了。
眾所周知,不同的光線條件下,物體的色彩是不同的。自然光中早晨、正午、黃昏、月夜、陰天、多雲等光線下,物體顏色各不相同。
在陽光的普照下,物體一般都會保持自己的固有色。裝點大地的紅花、綠葉,在陰天時,就如同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青灰色。而在晨光或者夕陽下,它們又像是被蒙上了一層橙紅色,綠葉、紅花都失去了原來的鮮豔絢麗的本色。
不過,人眼對於這些顏色變化,有自動調適的生理功能,盡管紅花、綠葉受到光源的變化已經改變了原來的顏色,人眼也依然認同它們是紅花、綠葉,不過,彩色膠片可沒有這麼聰明,它們可沒有如此智能化的功能。所以,光線選的不好,就會讓照片中的事物,徹底大變樣,當然,在人造光源下拍照,也是一樣的道理。
業餘賣家可以把白色的節能燈當作光源,不要使用閃光燈,否則容易出現很明顯的色差。可以想象,買家如果收到一份與照片色差很大的商品,一定不會輕易放過你,即使有些買家寬宏大量,不去深究,但是經常出賣色差很大的商品,相信一定會影響賣家信譽度。
當然,可能有些商品的性質比較特殊,因此,這些商品可以在逆光、反光的條件下,或是在有色燈光的照耀下進行拍攝,可以顯得更美,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也不一定哦!
3.拍照距離的控製
拍攝距離是指拍攝點至拍攝對象的距離。在拍攝高度和拍攝方向不變的條件下,改變拍攝距離,會產生畫麵所包容的景物範圍大小的變化。
例如眼前是學校的一角,在遠距離上看到的是優美的學校大環境中,三三兩兩的學生,身背書包穿插其間,表現出一種幽靜、安詳、積極的氣氛;在近距離上則可能看到的隻是學生或教學樓一角,或是花草繁茂的優美小徑,很顯然距離變化之後,所表現的主題發生了變化。
即使是在主題確定的情況下進行拍照,遠近距離的變化也會產生相似的結果。因為,距離的變化改變了鏡頭中的構圖。按照這個標準,攝影構圖中通常將包括的景物範圍分為不同的景別: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及特寫等。
遠景:遠景畫麵包括的景物範圍廣,它能提供寬闊的視野和廣大的空間。如拍攝城市、大江、山脈等自然風景多使用遠景。
遠景可以展現出巍峨的山脈、大川及江河湖泊,樹木或人物等在畫麵中所占比例很小,基本看不清這些景象的細節。遠景的構圖注重展現場景中整體的美,使用的都是大塊麵的影調、色彩與線條的結構,畫麵一般以表現景色的氣勢為主。
全景:全景的範圍小於遠景,在人物照片中,通常以能展現人物全身畫麵為全景;在場景照片中,如教室、居室、會場等場景,隻要能表現其場景全貌的都可以稱做全景。
全景拍攝中,不但要有完整的某一事物或某一具體對象,還要有適當的空間環境,也就是說,全景拍攝不但要能在畫麵中完整地展示被攝物體,還要使周圍環境也得到充分展示,簡言之,就是展現特定環境中的某具體對象或事物的特色。
中景:中景拍攝範圍又小於全景拍攝,是指對於某一事物或某一具體對象的局部範圍進行拍攝的畫麵。在人物照片中,通常以表現人物膝蓋以上的相貌的畫麵為中景;在場景照片中,以表現局部場景的畫麵為中景。
中景的特點是以某一事物對象的主要部分為中心,環境範圍較小,有時完全沒了環境,在人物場麵中主要表現人物的姿態、手勢動作、人物表情、人物間的感情交流等。
近景:近景是比中景取景範圍還要小的拍攝方法,在人物照片中,通常以表現人體胸部以上的相貌的畫麵為近景。在場景照片中,以展現有限定的環境中,景物的一個局部為主要目的,如客廳中一角的局部。
它的特點是,有如觀者或攝影者麵對物體觀看或麵對人物講話時所看到的一定範圍的景象。這種拍攝方式可以比較真切地展示出物體的細部特征,表現人物的麵貌與表情。
特寫:特寫是比近景的拍攝畫麵範圍更小的構圖。在人物照片中,通常以表現人物肩部以上相貌的畫麵為特寫。實際上,用常規手段在最近距離上所看到的景物範圍,都屬於特寫的範疇。
商家在對小件商品拍攝中,一般應該使用特寫來進行構圖,特寫的周圍環境是很少的,往往隻用簡單的背景來襯底。
可是很多賣家在拍照時,不知道怎樣使用特寫構圖,總喜歡離被拍物品距離很遠,然後再截取局部用以展示商品,其實這樣做很難拍出特別清晰的照片,除非你的相機像素非常高。
正確的小件物品拍照距離,應該是10厘米至20厘米之間,然後使用微距按鈕進行拍攝,這樣拍出的照片,就可以非常清晰,即使細小的花紋也不會錯過。
用這種方法,拍出效果真實的商品美化照片,是在真實的表現商品本身的美。有了這樣的照片,賣家就不用在商品介紹欄裏,另外注明:“實物比照片漂亮”這樣的話了。與其讓買家去想象它有多漂亮,還不如讓買家“眼見為實”,賣家在圖片邊上標明“實物拍攝”,能夠給買家帶來更真實的感覺,當然有助於促進買家下訂單了!
4.柔光布的使用
前麵已經無數次強調過光在攝影中的奇妙作用,這裏再來說一下柔光布的使用,不要嫌煩哦!
對於一般拍攝者來說,單反相機內置閃光燈的使用頻率往往不高,尤其在進行微距拍攝時,內置閃光燈往往根本沒法使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市場上推出了各種專業的柔光屏,價格在百元左右,說不上貴,也說不上便宜。關鍵是對於兼職賣家來說,平時使用它的機會不是很多,所以完全沒有必要置辦那麼多專業行頭。
實際上,柔光屏的作用就是將直射的光,大部分通過柔光屏直接散射出去,擴大光的照射麵積,並將光線的亮度變的平均。根據這個道理,每一個拍攝者都可以準備幾塊厚度適中的白布,來替代柔光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柔光布。
隻要根據光線的需要,選擇薄厚適宜的白布,罩在光源上麵即可。例如,攝影者在拍攝金屬飾物的時候,如果使用過亮的燈光,就會產生很強的反光效果,可是不使用燈光,又會拍得黯然無光,這個時候,就是柔光布大展拳腳的時候。
在人工光源外麵,罩上一層薄白布,就可以使原本直射的光源,變得均勻又分散,既可以拍出炫亮的照片,又不會由於反光而“亮”作一團,拍出的照片效果會非常好,尤其是在拍攝反光感強的商品時,柔光布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人工光源以外,有時使用自然光的時候,也要注意白平衡,因此柔光也是不可或缺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柔光布放在被拍物體被陽光照射的地方,還可以弄一根鐵絲,彎成圈,然後再上麵縫一層布;當然,如果不怕費布,還可以在窗戶上拉上一層半透明的窗紗,問題一樣可以輕鬆解決。
最後,那些有條件的店主,還可以選擇環形閃光燈,可別小看這種環形閃光燈,它可是微距拍攝的利器,也是拍攝無影照片的利器。
嗬嗬,隻選對的不選貴的,隻要是方便、省錢、簡單、易學的拍照方法,隻要是能夠拍出最漂亮、最真實、最吸引買家的照片,那就是成功了!
三、如何拍出夢幻感覺的照片
在很多情況下,照片並不見得是越清晰越好,有時候照片需要一種朦朧般的夢幻感。比如在對人物進行拍攝時,有的時候,被拍照的人由於臉上有些瑕疵,就希望照片的效果朦朧些,那樣可以掩蓋自身的一些瑕疵。
在對景物或靜物進行拍攝時,有時攝影者為了給景物增添一些浪漫柔和的情調,或是將影像變得撲朔迷離,如夢如幻,就要將照片拍得朦朧感十足。
要拍出這樣效果的照片,方法有很多,既可以在拍攝時完成,也可以在後期製作時實現。這裏筆者隻想介紹幾種簡單、經濟、實用的拍攝方法,相信一定能為你的寶貝增添很多美感。
1.利用透明膠條拍出朦朧照片
拍攝者可以在相機的鏡頭框或是遮光罩前根據自己的需要,粘貼透明膠條,不需要全粘,哪裏需要朦朧效果,就粘在哪裏,還可以根據需要粘貼彩色玻璃紙,這種簡單的辦法,可以隨心所欲的打造出多姿多彩的朦朧感極強的照片。
有些地方需要超強朦朧感還可以重複粘貼,如果有特殊的色彩需要,還可以配合彩色玻璃紙一起使用。
但是,使用這種辦法,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將膠帶粘到鏡頭的鏡片上,否則很有可能在清除膠條時,損傷鏡頭的鍍膜。如果一時找不到透明膠條,還可以用塑料袋來代替,效果也非同一般。
2.利用紗網拍出朦朧照片
如果拍攝者不喜歡膠帶粘粘的感覺,還可以使用紗巾或是絲襪套在鏡頭前,用細繩或皮筋固定住即可。
朦朧的效果可以根據紗網的疏密來調整,另外紗巾或絲襪的顏色將會影響到被拍物體的顏色,可以根據需要精心選擇,一般肉色和白色的最為常用。如果在拍攝人物照片的時候使用肉色紗網,可以讓照片中的人物效果均勻柔和、潤澤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