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6年類別:民間文學
地區:湖北編號:Ⅰ-31
申報地區或單位:湖北省宜都市
我國第一謎語村青林寺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宜都高壩洲。據說這個村的村名就是一個謎語。謎語原來是我國一種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口頭文學藝術,青林寺謎語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在平常的長期生活實踐中青林寺人民創作、傳承、保存下來,為我們偉大祖國民間文學園地又增添了一支絢麗多姿的藝術奇葩。
青林寺不愧有謎語第一村的稱號,村裏的人們擅長於製謎、猜謎,癡謎成風。所以青林寺的謎語數量很多,約有5000則,品類繁多,內容豐富,物謎、事謎、字謎都有。這些謎語中很多具有較高的文化與藝術品位,體物入微,情思奇巧。青林寺村民對謎語十分鍾愛,隨時隨地都能相互打謎猜謎。
相傳青林寺村原來有個青林寺廟。這座寺廟起建於盛唐時期,擴建於明朝中葉,後毀於文革期間。關於青林寺和謎語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在唐代,有一天,一名香客來到了青林寺。該寺主持夢圓和尚看到此人後,便請求對方為大雄寶殿題字。這位香客說:“你又不知道我是誰,憑什麼給你題字呢?”夢圓和尚說:“我來說個謎語,這個謎語的謎底就是您的名字,如果我這個謎語對了,就請留下墨寶。”隨後,夢圓和尚又說:“開天冬夏連春秋,一年四季季無頭。人活百歲不足奇,而今均已九十九。”話音剛落,隻見來人朗聲大笑,當即題寫“大雄寶殿”四字,並落款“季無頭、九十九書”。原來,這位香客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夢圓和尚認出了李白,故叫他為寺廟題字,而主持的謎語,謎底就是“李白”。
到了現在,傳說是真是假,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但這個村的村民喜歡猜謎語,卻成了一個事實。
拋開傳說故事,我們從事實來看,青林寺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特有的文化氛圍,人類早期活動遺跡“長陽人”遺址,距青林寺村僅40餘公裏;緊鄰的紅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時代遺址,已有7500多年曆史,均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這一方水土獨特的風土人情和特有的文化氛圍,積澱了數量可觀的民間文學資料。伴隨著人們的生活與勞作,一批詼諧、幽默、睿智的民間謎語、謎歌、諺語、故事、笑話、歇後語等,便在青林寺一帶廣泛流傳著,再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青林寺人的加工創造,變得更加豐滿。在諸多民間藝術形式中,尤以謎語文化最活躍,也最受群眾喜愛。可以說,在青林寺,幾乎每一個人都是一位出色的民間藝術家,白須過膝的老者喜之,略帶野性的村姑愛之,憨態可掬的娃娃誦之,全村上下,無論男女老幼,均是承傳猜射的好手,或喻物、或抒情、或寫意;或田邊、或地頭、或閑聊,一射一猜,有板有眼,射者盡施手段,猜者各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