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西遊記封神演義11(2 / 2)

[38]同[37],第291頁。

[39]尚魯笳:《一個省委書記回憶毛主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頁。

[40]同[39],第145~146頁。

[41]同[31],第191頁。

[42]雷英夫、陳先義:《統帥部參謀的追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235頁。

[43]《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58頁。

[44]《黨的文獻》1995年第4期,第39頁。

[45]李銳:《廬山會議實錄》,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7頁。

[46]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4~5頁。

[47]葉永烈:《陳伯達傳》,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第533頁。

[48]《人物》1996年第1期。第13頁。

[49]郭金榮:《毛澤東的晚年生活》,教育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45~46頁。

《西遊記》、《封神演義》是明朝後期的兩部有影響的神魔小說,它也是毛澤東愛讀的兩部古典文學小說。

毛澤東什麼時候開始讀這兩部書,讀了多少遍。至今尚未見有可信的文字記載,但可以推理,他在兒時,即在幾個私塾求學期間,就接觸到若幹故事的片段了,比如他在課桌板下玩賞孫悟空折紙,和人談話夾有“趙公元帥”字眼以及上南嶽許願等情事。從這時起,他談論了70多年的《西遊記》和《封神演義》。

《西遊記》和《封神演義》屬於講史小說範疇,它們的源或見自《西域記》和慧定《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或起自秦漢諸書和民間傳說,司馬遷《史記·封禪書》就記有薑子牙封神的故事;它們的框架也有說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西遊記平話》和《武王伐紂平話》,大概經過曆代文人的增刪、調整和充實,到明朝後期,始才先後定型為現見的章回小說,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傳世之作。家喻戶曉,走遍萬裏。

毛澤東是很熟悉《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

學以致用。幾十年間他對這兩部書作了不少精辟的評述。在他所寫的文字和談話、報告,甚至在詩詞裏,與書中的故事和角色形象,都分別有很好的剪裁、穿插,恰當的比喻、應用,有如《西遊記》彙集了我國元明大量的民間俗語。“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好馬不吃回頭草”,等等,這些,我們經常能在他的文字、語言中發現。毛澤東真是把古典文學小說讀熟了。

本集編集了國家出版書刊公開發表的毛澤東有關《西遊記》、《封神演義》的文字和言論。見於兩書的相近文化內涵和表現手法,以至有若幹角式互見,如哪吒、四大金剛(天王)、千裏眼、順風耳,這裏隻能據角式在書中主坐標而定位;又如書中雖分別以唐和商周之交為大文化背景,且羅列了若幹曆史人物,如唐太宗、魏徵、秦叔寶和文王、武王、周公旦、薑子牙等,其實很多有悖於史,他們的名字在書中隻能說是符號。他仍是一種民間文化現象。此處所編輯有關條目,作者多並非因讀《西遊記》、《封神演義》而感發,但為便於參照,也輯集了。全書均分別按年月時間順序排列,且稍作簡注,書中某些條目有原出處未注明日期的,如若幹行蹤,讀書批語,除經考證能說明外,隻能是歸納於相近條目的前後了。

上海圖書館侯錦權主任提供了有關圖書資料,本院圖書館殷皓潔小姐為我找來了附錄的張天翼、童思高和胡適的作品。是為記。

盛巽昌

1997年3月於上海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