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47(3 / 3)

神不開心,便把這位快樂的人關在一間寒冷的房子裏。七天過去了,神看到這位快樂的人依然很開心,便問他:“這次你為什麼開心呢?”這位快樂的人回答說:“待在這寒冷的房間,便讓我聯想起聖誕節快到了,又要放假了,還要收很多聖誕禮物,能不開心嗎?”

神不開心,便把他關在一間既陰暗又潮濕的房裏。七天又過去了,這位快樂的人仍然很高興。這時神有點困惑不解,便說:“這次你能說出一個讓我信服的理由,我便不為難你。”這位快樂的人說:“我是一個足球迷,但我喜歡的足球隊很少有機會贏,有一次贏了,當時就是這樣的天氣。所以每遇到這樣的天氣,我都會高興,因為這會讓我聯想起我喜歡的足球隊贏了。”[點 評]

最後,神無話可說,隻得給了這位快樂的人自由。

人要會給自己找樂子,才能快樂。

有人說生活沒激情,工作沒熱情。那就給自己一個工作的理由吧!你要明白工作是為自己工作,點燃對工作的熱情,即使不是你喜歡的,也要讓自己作出一番業績來!

給自己一個存在的理由吧,哪怕這個理由很小,但是你的存在卻因為這個理由而意義非凡。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就像一顆沙粒,隨著海洋漂流。而我們為自己找一個存在的理由,其實就是抓住一棵樹,讓自己有了生活的重心,有了夢想的追求,懂得生命的意義。

每一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生活工作尋找一個目標。這目標是物質的也好,精神的也好,總之可以導引你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它就是你生活的理由。

7 要麼你被痛苦打倒,要麼你把痛苦踩在腳下

命運之輪在不斷地旋轉,如果它今天帶給我們的是悲哀,明天它將為我們帶來喜悅。

生活在凡塵中,沒有痛苦是不可能的。生命要麵對生老病死,人生要麵對起起伏伏;生活要麵對酸甜苦辣,快樂和痛苦似乎總是相伴而生。然而心態的不同,快樂和痛苦的參數也就隨之不同

20世紀最偉大的勵誌成功大師拿破侖·希爾在他總結的十七條成功法則中,有一條就是“笑對失敗”。他深信,“失敗”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嚴格考驗,它借此燒掉人們心中的殘渣,使人類這塊“金屬”因此而變得更加純淨。他忠告道:“命運之輪在不斷地旋轉,如果它今天帶給我們的是悲哀,明天它將為我們帶來喜悅。”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在世界上有一個人,一生中經曆了1009次失敗,但他卻說:“一次成功就夠了。”

5歲時,他的父親突然病逝,沒有留下任何財產。母親外出做工。年幼的他在家照顧弟妹,並學會自己做飯。

12歲時,母親改嫁,繼父對他十分嚴厲,常在母親外出時痛打他。

14歲時,他輟學離校,開始了流浪生活。

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加了遠征軍。因航行途中暈船厲害,被提前遣送回鄉。

18歲時,他結婚了。但隻過了幾個月,妻子就變賣了他所有的財產逃回娘家。

20歲時,他當電工、開輪渡,後來又當鐵路工人,沒有一樣工作順利。

30歲時,他在保險公司從事推銷工作,後因獎金問題與老板鬧翻而辭職。

31歲時,他自學法律並在朋友的鼓動下幹起了律師行當。一次審案時,竟在法庭上與當事人大打出手。

32歲時,他失業了,生活非常艱難。

35歲時,不幸又一次降臨到他的頭上。當他開車路過一座大橋時,大橋鋼繩斷裂。他連人帶車跌到河中,身受重傷,無法再幹輪胎推銷員工作。

40歲時,他在一個鎮上開了一家加油站,因掛廣告牌把競爭對手打傷,引來一場糾紛。

47歲時,他與第二任妻子離婚,3個孩子深受打擊。

61歲時,他競選參議員,但最後落敗。

65歲時,政府修路拆了他剛剛紅火的快餐館,他不得不低價出售了所有設備。

66歲時,為了維持生活,他到各地的小餐館推銷自己掌握的炸雞技術。

75歲時,他感到力不從心,因此轉讓了自己創立的品牌和專利。新主人提議給他1萬股,作為購買價的一部分,他拒絕了。後來公司股票大漲,他因此失去了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

83歲時,他又開了一家快餐店,卻因商標專利與人打起了官司。

88歲時,他終於大獲成功,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他說:“人們經常抱怨天氣不好,實際上並不是天氣不好。隻要自己有樂觀自信的心情,天天都是好天氣。”[點 評]

痛苦是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會時常體驗的滋味,但是在我們體驗痛苦的時候,要知道凡事還都有它的另一麵,那就是人們常說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嚴冬過去是新春,黑夜過去是黎明,痛苦過去就是快樂,人生中經曆這樣的輪回,才體現出生命的多彩。整天生活在幸福中,幸福也就失去了滋味,整天山珍海味錦衣玉食的人未必快樂,整天為衣食住行而奔波的人也未必不快樂。人的快樂往往就體現在為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當曆盡千辛萬苦而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時,人自然會體驗到實現生命價值的快樂!所以,經曆一些痛苦又算什麼呢?痛苦是快樂與幸福的肥沃土壤,在痛苦中孕育的快樂才有它更讓人珍惜的價值。

《聖經》裏也有一段箴言:“你若在患難之日膽怯,你的力量就要變得微不足道。”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冬天,也沒有永遠的痛苦與失敗;在艱難和不幸的日子裏,要保持鬥誌、信心和忍耐。成功的人也必然是一個能伸能屈、寵辱不驚的人。

根據有關數據,在美國中小企業中,約有68%的企業在第一個5年內倒閉,19%的企業可生存6-10年,隻有13%的企業壽命超過10年。中國中小企業的研究數據可能不會這樣“殘酷”,但不可否認的是,許多創業者都在他們的創業之路上遇到過失敗和挫折,許多人爬起來了,許多人倒下了,許多人承受了痛苦,許多人被痛苦踩在腳下。

有人說,痛苦令人恐懼,人便追求快樂,但是痛苦與歡樂常常是相互轉化的。其實並沒有客觀存在的痛苦和快樂,那是人的一種情緒的波動,人將某種情緒認作快樂,將某種情緒認作痛苦。所以我們可以轉換情緒,樂觀地看待痛苦。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不公平的待遇。這種不公平會給我們帶來痛苦,就好像“一個懷著滿腔憂鬱的人,偏偏被投入到一個歡樂和熱鬧的場合裏,充當一個與自己心情極不調和的配角,那實在是痛苦之極,而人和人之間,最痛心的事莫過於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到了煩憂和損害。”正是要改變這種不公平,所以許多人選擇快樂地接受痛苦,他們有意用這種痛苦鍛造自己堅定勇敢和無畏的靈魂。恰如尼采說的:“精神乃生命的自我掙紮,生命乃因自我的折磨而得以大步邁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選擇痛苦就是選擇了快樂。

8 今天的態度決定明天的結果

你此時此刻的一舉一動已經注定了下一步的喜怒哀樂和成功與失敗。你行為的不斷變化,你結果也在不斷的變化。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造成成功、成就、升遷等原因的85%是因為我們的態度,而僅有15%是由於我們的專門技術。就是說,我們花費

90%的教育時間與金錢,來學習15%的成功機會;而僅有10%的時間與金錢來學習85%的成功機會。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這一劃時代的重大發現,讓我們可從改變態度來改變生活。

今天,有眾多的學校,教給人從修剪指甲到外科手術各種學科,卻沒有一所學校可以教你如何比平常人具有更正確的心理態度。當一個人負起一項責任的時候,態度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簡而言之,你的態度比你的適應性或才能更重要。

笨鳥先飛,勤能補拙……都是說人的態度的,因為有認真學習的態度,才能比別人領先一步,才能補充自己的缺點。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如果你沒有顯赫的家世和高等的學曆,那麼,“態度”將是唯一能使你勝出的金鑰匙。

1997年12月,英國報紙刊登了一張英皇室查爾斯王子與一位街頭遊民合影的照片。這是一段戲劇性的相逢!原來,查爾斯王子在寒冷的冬天拜訪倫敦窮人時,意外遇見了以前的校友。這位遊民克魯伯·哈魯多說:“殿下,我們曾經就讀同一所學校。”王子反問,在什麼時候?他說,在山丘小屋的高等小學,兩人還曾經互相取笑彼此的大耳朵。

王子的同學淪落街頭,這是一段無奈的人生巧遇。克魯伯·哈魯多出身於金融世家、就讀貴族學校,後來成為作家。老天爺送給他兩把金鑰匙——“家世”與“學曆”,讓他可以很快進入成功者俱樂部。但是,在兩度婚姻失敗後,克魯伯開始酗酒,最後由一名作家變成了街頭遊民。我們不禁要問,打敗克魯伯的是婚姻兩度失敗嗎?不是,是他的態度。從他放棄正確對待挫折的態度那一刻起,他就輸掉了人生。

台北陽明山上的一棟別墅正在翻修,59歲的瓷磚師傅吳清吉蹲在地板上,專注地丈量瓷磚的水平線。當時,很多建築師傅都沒了工作,但是吳清吉的工作已排隊到明年。他長年在鴻禧山莊、陽明山、台北市信義計劃區等地的豪宅打轉,為副總統、部長、大老板們的房子忙碌。他要的報酬高、要等待的時間也很長,但工作還是接不完。

吳清吉,一個隻有國小學曆、年近六十歲的藍領工人應該是職場的被淘汰者了,但卻是如此的炙手可熱。他雖然沒有讀貴族的學校,卻擁有另一把更可貴的人生金鑰匙,追求一百分的工作態度。態度,改變了吳清吉的人生。

[點 評]

吳清吉與克魯伯·哈魯多,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態度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態度是什麼,它比金錢權利更加重要。態度是你做事情的最關鍵的東西!查爾斯·史溫道爾曾說:“態度比你的過去、教育、金錢、環境……還來得重要。態度比你的外表、天賦或技能更重要,它可以建立或毀滅一家公司。”在最近總經理級人物“CEO”問卷調查中,有80%的人承認,並非特殊才能使他們達到目前的地位。這些人當中沒有一個人在學校裏是名列前茅的,之所以能達到目前的地位就是憑借態度。

點燃態度的火種,是“目標”與“熱情”。曾被《華爾街日報》譽為“態度之星”的凱斯·哈維爾在其著作《態度萬歲》中指出:要培養態度,首先必須先找出人生“目標”與“熱情”,沒有“目標”與“熱情”,很容易迷失方向,陷於挫折。有了夢想,才能有目標,永遠不放棄。

態度不僅決定專業人員的事業高度,也會決定其他工作者的價值。“現在專業知識很容易就可以學到,甚至在網絡上就可以學到製造核彈的方法,態度已經成為決定員工價值的關鍵。”台灣飛利浦人力資源中心副總經理林南宏肯定地指出。

而許多白領卻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讓自己空有學曆、能力的優勢,放棄態度的金鑰匙,在職場裏浮沉甚至淪為失業大軍的一員。

一位擁有美國、英國名校財務雙碩士的留學生回國,近半年找不到工作,隻因他不願屈就一般工作。許多擁有博士、碩士傲人學曆的白領階層,如果轉變這種態度,他何愁找不到用武之地呢?

並非隻有知識可以創造價值,百分之百的態度,可以讓你成為駕馭知識的優勝者。當態度成為競爭的決勝武器時,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