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40(2 / 3)

在自然界,人力無法改變宇宙的變化,太陽起落,無法改變。但在人的心中,隻要你願意,心中的太陽是不會下降的。心中有一顆太陽,心中就會永久地充滿陽光和期望,永遠地充滿快樂。

人的一生,有逆境也有順境,有成就也有失敗……正是由於這對立的生活,每個人的生活立場都不相同。假如你總是對生活充滿期望,你就會抖擻精神,繼續前進。假如你覺得生活是一個充滿烏雲的世界,你就會走向失望,故步自封。

霍金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他不能走路,不能說話,不能寫字。但他對生活毫不放棄,對生活充滿了渴望,他成了千萬人的偶像。或許你會說,世界上隻有一個霍金。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你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霍金”。

隻要你願意,隻要你對生活充滿希望,你的心中自然會有一片陽光。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有個畫家已經六十多歲了,他的畫技出神入化,尤其是畫鴨子,形神具備,極為傳神。有人就問他,當年他生意失敗,又背上巨額的債務,在那樣的環境下,他是怎樣堅持一顆鎮靜之心去提高自己畫技的呢?”

畫家說:“當年我做生意慘遭失敗,讓我陷入了無限的絕望中,所有人都對我避而遠之。於是,我就撿起了自己多年的愛好,在河邊畫鴨子。剛開始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失望。但是慢慢的,我發覺所有的鴨子的眼眉都是彎彎的,就像露出的溫暖的笑意。這時,我的心忽然暖和起來,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裏,我就是借著這些鴨子對我的笑意走過來的。日久天長,我喜歡上了畫鴨子,每日沉浸於它們的一舉一動中,在心中一遍遍地勾畫著它們的樣子,所以畫技就提高了。”

[點 評]

不管世界怎麼暗淡,生活總有它暖和的一麵。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留下一扇充滿希望的窗。隻要心中充滿陽光,那些困境對你來說隻是生命中微乎其微的磨煉。

即使生活有很多不容易,我們也要快樂地生活。你在給自己一片陽光的同時,給別人的也將是一片燦爛的陽光。

3人並非為獲取而給予;給予本身即是無與倫比的歡樂

你所要求的愛與自由,取決於你給予他人的愛和自由。

獲取和給予是兩個截然相反的詞語,卻都會給人帶來歡樂。隻不過,前者是一種單純的快感,物欲的滿足,後者則體現了高尚的人格,精神的滿足,是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然而現代社會裏,忙碌的人們隻重視獲取眼前的快樂,而忽視了能給人帶來更大滿足的給予的快樂。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保羅在聖誕節前夕收到了一輛新轎車,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禮物。聖誕前夜,他從辦公室裏出來,看見一個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車。小男孩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保羅點點頭說:“我哥哥送給我的聖誕禮物。”

小男孩吃驚地瞪大了眼睛:“你說這車是你哥哥白白給你的?天啊,我希望……”

保羅以為自己知道小男孩希望什麼:他會希望他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說的話卻讓保羅十分驚訝。

“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保羅吃驚地看著這個小男孩,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你願意坐我的車兜一圈嗎?”

“當然,我非常願意。”

車開了一段路,小男孩轉過身來,眼裏閃著亮光,說道:“先生,你能把車開到我家門口嗎?”保羅笑了,這回他知道這個小男孩想幹什麼了,這個小男孩想在鄰居麵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轎車回家的。但是,這回保羅又錯了。

小男孩請求他:“你能把車停在那兩個台階跟前嗎?”

車停後,小男孩順著台階跑進了屋。不一會兒,他背著腳有殘疾的小弟弟返回來了。他把小弟弟放在最下麵的台階上,然後指著車對他說:“弟弟,看那新車,是不是跟我剛才告訴你的一樣。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禮物,你等著,有一天我也會送你一輛新車。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裏,親眼看一看聖誕節櫥窗裏那些好東西了。”

保羅下了車,把小弟弟抱進了車裏。那位小男孩也坐了進去。他們三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從那天起,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

[點 評]

人並非為了獲取而給予,給予就是快樂無比的。你要求別人給你愛和自由,取決於你給他人的愛和自由。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你在給予別人快樂的同時,收獲的可能是奇跡。美國作家葉慈夫人因為嚴重的心髒病,二戰期間正在珍珠港一家醫院養病。病情讓她一天都要躺在床上,偶爾下床走一走,也要有人小心地攙扶。生病,讓她失去了所有的快樂。日軍襲擊珍珠港,這裏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很多人被炸死炸傷。葉慈從床上走下來,去照顧那些死難者的家屬,盡她所能,把安慰給予他們,把微笑給予他們,把快樂給予他們。一天24小時,除了睡眠8小時,其餘時間差不多全都用來照顧別人。這樣她就沒有時間去想自己的病痛了,而工作的興奮與給予他人所獲得的快樂卻悄悄地溢滿了自己的心靈,折磨她多年的疾病也奇跡般地好轉了。[點 評]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也許是給予帶給人快樂的浪漫又溫馨的一種說法。給予是從心靈奉獻出來的真誠的花朵,是一種無限的快樂。一個懂得給予就是快樂的人是幸福的。他們會在這種真心而無私的給予中,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敬仰,實現自己的價值,感受著“給予別人就是快樂自己的”高尚的人生境界。

耶穌基督說:給予,是快樂。美國聾盲女作家海倫·凱勒說:“我發現生活很令人興奮,特別是你為他人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愛人就會被人愛,恨人就會被人恨;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所以,學會愛是人最重要的功課,愛你的親人、朋友、同事、上司,愛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愛他們的時候,你也會得到他們的愛。

給予別人愛,你才會收到愛,給別人微笑,你才能收獲別人的微笑。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感受到這種給予的快樂。比如你是一個老師,將自己的學識教給你的學生,這種給予或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你在街頭,給問路人一個指點,給乞討人送去一元錢,給孩子一個微笑,別人得到了快樂,但最快樂的還是你自己。那感覺可以用“好極了”形容。

4世間唯一最容易證明的因果是:你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獲

在你付出最大代價的時候,同樣你也會學到最重要的東西。

許多人都在呐喊:“為什麼我們的努力沒有回報!”我們付出了努力真的沒有回報嗎?即使付出最大代價的時候,也沒有任何的回報?答案是否定的,這回報或許不是你想要的,卻是存在的。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