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信(2)(1 / 3)

盟誓要對自然神(如日月山川之類)或祖先神作出信守諾言的保證,並表示如果不遵守諾言,國家、氏族乃至後代都將降臨各種災難,無疑這些災難都是最為嚴重和可怕的,因此也最有威懾力。盟誓對於盟誓者之所以有約束,首先是基於當時人們對神祗的普遍敬畏和極端迷信。

盟誓製度,是從原始的詛誓咒語分化出來而獨立的,在我國源遠流長,從萌芽到形成,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曆程。古人盟誓主要有如下幾種:

1、歃血為盟

歃血,口含牲畜血,以表示誠意。一說把牲畜血塗在嘴唇上,表示誠意。歃血為盟的儀式,多在有重大之舉時進行。古人認為,神靈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明察是非曲直,誰違背盟約必將受到懲罰。

2、對天盟誓

誓與盟有區別,有語言相互約束表示不違背信約叫“誓”。《禮記?曲禮下》中說:“約信,曰誓。”舉行這種儀式,不用殺生,歃血。而是要對天發。在古人看來,天是人們想象中的萬事萬物的主宰者,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天命”、“天意”是不可違背的。既然上天意誌可以主宰一切,那麼對天盟誓後,違約者必將受到上天的懲罰。

3、對物盟誓

這裏的物是自然界中永恒不變或人力不可逆轉之物,如山、海、江、河等。有個成語叫“海誓山盟”,其中的“誓”,就是“立誓”、“發誓”之意。

4、斷物為盟

所謂斷物為盟是以折(砍)斷某物起誓的方式,有折箭、折棍、斷發、斷指等多種類型。發誓時斷物,一是表示決心,二是以此為見證。

【相關鏈接】

道聽途說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愛說空話的人。

這個愛說空話的人向艾子說:“有一戶人家的一隻鴨一次下了100個蛋。”

“這不可能!”艾子說。

愛說空話的人說:“是兩隻鴨子一次下了100個蛋。”

艾子說:“這也不可能。”

愛說空話的人又說:“大概是3隻鴨子吧。”

艾子還是不信。

愛說空話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鴨子的數目,一直加到10隻。

艾子便說:“你把鴨蛋的數目減少一些不行嗎?”

愛說空話的人說:“那不行!寧增不減。”

這個愛說空話的人又向艾子說:“上個月,天上掉下一塊肉,有10丈寬,10丈長。”

艾子聽了說:“哪有這事,不可能的。”

愛說空話的人又說:“那大概有20丈長吧。”

艾子忍不住問道:“世上哪有10丈長、10丈寬的肉呢?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掉到什麼地方?你見過嗎?你剛才說的鴨子又是哪一家的?”

這個愛說空話的人說:“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孔子評價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是:從道途中聽了沒有根據的話而亂傳,是很不道德的。

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他為人誠實,說話算數,即使對孩子也是如此。

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趕集,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裏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家裏隻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

曾子說:“在小孩麵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裏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母親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他了。”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

蘇東坡改詩

大文學家蘇東坡常到丞相府去拜訪王安石。有一次,蘇東坡去王安石的書房烏齋去找王安石,王安石不在,蘇東坡見烏齋台桌上擺著一首隻寫兩句尚未寫完的詩:“明月枝頭叫,黃狗臥花心。”蘇東坡看了又看,心生疑惑,覺得明月怎能在枝頭叫呢?黃狗又怎麼會在花心上臥呢?以為不妥。於是提筆一改,將詩句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狗臥花蔭。”王安石回來後,對蘇軾改他的詩極為不滿,就將他貶到合浦。

蘇東坡到合浦後,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見一群小孩子圍在一堆花叢前猛喊:“黃狗羅羅,黑狗羅羅,快出來呀?羅羅羅,羅羅羅。”蘇東坡出於好奇心,走過去問小孩喊什麼,小孩說,我們叫蟲子快點出來,好捉它。蘇東坡湊近花前一看,見有幾條黃色、黑色像芝麻大的小蟲在花蕊裏蠕動。又問小孩說這是什麼蟲?小孩說:黃狗蟲,黑狗蟲。蘇東坡離開花叢, 來到一棵榕樹下,正碰到樹上一陣清脆的鳥叫聲,問旁人,這是什麼鳥叫?旁人答道:這叫明月鳥。此刻蘇東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錯改了王安石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