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派”打破了傳統的時空觀念,在平麵上同時表現物像的長度、寬度、高度和厚度,表現眼睛無法看到的物像內部的結構。他們把自然形體分解成各種幾何切麵,使它們互相重疊在畫麵上。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表現城市在轟炸後的一片混亂,士兵、婦女、牛、馬、太陽等交錯重疊在一起,呈現出一片緊張的災難氣氛。
“超現實派”認為現實世界之外還有一個夢幻世界存在,因此畫麵全是夢境幻覺中出現的形象。西班牙畫家達利的油畫《記憶的永恒》是超現實派的代表作。畫麵是痛苦的夢境世界:金屬製的大懷表像是受到了熱輻射而軟化變形;地麵上的植物幼芽長著睫毛,像是一顆扭曲的人頭……,一切都是那麼離奇。
“抽象派”主張摒棄客觀世界的具體形象,隻用抽象的色彩、線條、點和麵來反映創造意圖。荷蘭畫家蒙德裏的油畫《百老彙的熱門音樂》,全用垂直線和水平線組成的幾何形狀來表示,色彩也隻用紅、黃、藍三原色與黑、白、灰配置,使觀眾在視覺上產生動感,以象征美國紐約百老彙大街擁擠的人流、節奏歡快的爵士樂和閃爍著的各色霓虹燈。
43莫奈《印象·日出》
法國巴黎的一批青年畫家在1874年4月舉辦了一次新作品展,這些作品對色彩運用進行了新的嚐試,其中《印象·日出》尤為引人注目,於是人們就稱這些畫家為“印象派”。代表畫家有莫奈、馬奈、德迦、雷諾阿等。
印象派畫家吸取自然科學家對光學的研究成果,在寫生實踐中充分正確地表現物體的色彩變化,反映光線、周圍環境對物體色彩的影響。如同是一座白色房子,在朝陽的映照下會呈現出一種玫瑰紅色;而在傍晚則變幻成橘紅色。如果房子四周有一片青草地,盛開著黃色的鮮花,那麼在牆上就會映出黃綠色的斑點。印象派抓住光源和環境對物體色彩的作用,描繪出自然萬物的光線色彩變化,使畫麵充滿燦爛的生機。
莫奈(1840~1926年)的油畫《印象·日出》,畫麵描繪的是水麵上太陽初升的景色。水中反射著太陽和天空的顏色,朝霧迷漫中,天和水融成一片,停在水麵上的船,還有岸上遠處的景物似乎也被晨光、空氣、水融化,變得模糊不清。整個畫麵籠罩在一片絢麗燦爛的晨光中。
44“新印象派”和“後印象派”
“印象派”之後又出現“新印象派”(也稱“點彩派”)和“後印象派”。新印象派主張利用光色分解的科學原理,把各種小色點排列和交錯在畫麵上。像修拉(1854~1891年)的油畫《大碗島上一個星期日的下午》,描繪一群人在島上度假遊覽,用斑斑點點的筆觸和色塊來表現的形體、人物的五官和其他景物都顯得模模糊糊,但是河邊夏日午後的強烈陽光卻表現得非常突出,觀眾會覺得畫麵上的陽光強烈得隻能讓人眯著眼看到一些是動的人影。後印象派更強調表現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愛好,強調個人的獨特風格。
45大衛《馬拉之死》
大衛(1748~1825年)親身參加了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他提倡描繪英雄人物,號召人民為自由而戰,《馬拉之死》是他1791年所作的油畫。
馬拉原是法國的一名醫生,他參加革命並且創辦《人民之友報》,深受人民愛戴,被稱為“人民之友馬拉”。馬拉在躲避敵人搜捕期間,常常在窮人地窖中工作,潮濕的環境使他得了嚴重的皮膚病,就需要每天浸在熱水中寫作。敵人趁馬拉在浴盆時暗殺了他。大衛決心用自己手中的畫筆揭露封建反動勢力的罪惡,便創作了《馬拉之死》。作品描繪了馬拉被敵人暗殺在浴盆中的情景。畫中馬拉雖然死去了,但手裏還沒有放下他的武器——鵝毛筆,表達了這位革命者堅忍不拔的鬥爭意誌;水箱上放著不大但很引人注目的紙條和錢幣,紙條上寫著:“請將這5個法郎給一位有5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丈夫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充分表現了這位革命者的崇高品質。
46德拉克羅瓦《自由引導人民》
德拉克羅瓦(1798~1863年)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表現了法國人民反對封建王朝查理十世複辟而進行的一次武裝鬥爭。畫麵描寫了人民群眾前赴後繼英勇戰鬥的情景,中心位置突出地畫著一位被稱為“自由女神”的婦女,她一手拿槍,一手揮舞著象征共和與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旗。在這位婦女的引導下,武裝的群眾穿過倒塌的街壘,迎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勇往直前。整個畫麵像是一首高昂有力的戰鬥進行曲,喚起人們對自由的熱愛和對先驅者的崇敬。
47文藝複興三傑
歐洲14~16世紀,新興的資產階級興起了反對宗教和封建統治者的運動。這場運動以強調“人”在現實世界中地位的“人文主義”為口號,重新評價並發展了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整個歐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藝術繁榮,這被稱為“文藝複興”。在文藝複興的發源地意大利出現了3位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被稱為“文藝複興三傑”。
48拉斐爾
拉斐爾(1483~1520年)的作品具有幽雅、秀美的風格。他善於把“神”畫成“人”的形象,他畫的聖母就是生活中神態優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親形象。代表作是壁畫《西斯廷聖母》。聖母瑪利亞抱著耶穌從雲端中緩步走向人間,把愛子獻給“拯救人類”的事業。聖母顯示出溫柔母性的純潔形象。左邊是一位長者,他做著歡迎和指路的手勢,右邊跪著一位女信徒,她虔誠地低著頭。畫麵下端兩個可愛的小天使的活潑神態,更增加了優雅、和諧、輕快的情趣,這幅畫很典型地表現了拉斐爾獨特的畫風和他的人文主義理想。
49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1475~1564年)曾參加佛羅倫薩人民保衛共和製的武裝鬥爭,並擔任城防工程的總監,被人們稱為“市民之子”。《創造亞當》是米開朗琪羅為西斯廷教堂拱形屋頂畫的9幅壁畫中的一幅。九幅壁畫總稱為《創世紀》,內容選自《聖經故事》。《創造亞當》表現的主題是“人類的覺醒和渴望著人的力量獲得解放”。畫麵中的亞當是位身體健美的青年,剛剛從睡夢中醒來,還沒有力氣,站不起來,他正仰起頭,一隻手臂撐著身子,另一隻手伸向上帝,渴望獲得力量和智慧。上帝是一位慈祥而莊嚴的老人,他把手伸向亞當。
50達·芬奇
達·芬奇(1452~1519年)在美術上的重要貢獻就是把美術和科學結合起來。他畫的人都合乎人體解剖的比例結構,他研究透視學,所畫環境人物都符合透視現象。
壁畫《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的代表作。內容是當耶穌知道自己被叛徒出賣以後,在和12個門徒吃最後一次晚飯的時候,把這消息向大家宣布,引起的不同反應,有的氣憤,有的詢問叛徒是誰,有的安慰……隻有叛徒猶大心懷鬼胎,驚恐地向後躲閃著,不安地望著耶穌,他的手中還緊緊抓著那一袋作為告密賞物的金幣。作品通過13個人的不同感情、動作,反映出他們各種各樣的思想和心理狀態。作者把畫麵上的建築與修道院的環境科學地繪成一個整體,更增加真實感,使人覺得耶穌和他的門徒們就在麵前。
51製瓷藝術
中國瓷器發展到宋代,在藝術外觀和瓷質上都有了很大的飛躍。南宋時的南方青瓷在製釉技術上有多項突破,許多品種都具有強烈的玉質感,在裝燒工藝中,發明了“覆燒”法及“火照”術。在唐代“南青北白”的基礎上,宋代又湧現了汝、官、哥、鈞、定、龍泉等許多名窯。
52汝窯青瓷
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有“天下第一窯”的美稱,但傳世不多。汝窯青瓷釉色呈淺青淡藍,釉質瑩厚滋潤,有玉石之感,釉麵有不很明顯的細小開片,器形仿古,多為洗、爐、尊、碗、盤等,素麵無紋。汝窯青瓷整體特點為渾厚溫潤,瓷器的胎都很薄,盤、碗、洗等器物的口與底幾乎等厚,這是它與同期瓷器的不同之處。汝窯青瓷代表了宋代青瓷工藝的先進水平,是中國青瓷史上的最高峰。
53景德鎮青白瓷
景德鎮是宋代江南地區著名瓷器產地,以生產青白瓷而聞名於世。青白瓷是一種仿玉產品。瓷的釉色介於青與白之間,釉色明澈麗潔,白中泛出一種青綠色或青藍,包其胎質潔白而堅,輕薄透明。青白瓷在宋以後相繼有“隱青”、“影青”、“映青”、“印青”等別稱。青白瓷還輔以刻花、篦點、篦劃和印花襞飾,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北宋前期青白瓷多無紋飾,器形規整,潤潔如玉,中期以後至南宋,刻畫、印花紋飾大量出現,青白瓷更加盛行。
54官窯
南宋官窯窯址在今杭州一帶。宋室南遷後,在首都臨安(今杭州),先後設立修內司窯、郊壇下窯兩個官窯。南宋官窯傳世器物以盤、碗、洗等圓器較多,器身有葵瓣、蓮瓣諸式,造型精細規整。南宋官窯之間前後依存性較明顯,都模仿北宋官窯(汴京官窯、妝窯),注重器形釉色,不重紋飾,器形端莊大方,富於貴族氣質。
55中國最早的雕塑
中國最早的雕塑是原始社會的陶製動物和商代的青銅裝飾器皿。它們多是直接取材於生活的用具。
原始社會的陶製品,是用泥土仿造豬、狗、魚等動物形體經燒製而成的容器。近年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獸形壺,是一種貯水用的器皿,形體寬大而扁圓,四條直而粗壯的腿,略向外分開,穩固地支撐著上麵的重量。頭頸向上直伸,豎耳張嘴,尾巴上卷。為了實用的需要,在背上加塑了一橋形的把手和一個圓柱狀的注水口,既實用又不破壞生動的自然形象。整個塑品形體概括,線條流暢,風格古樸、莊重,體現了當時人類的審美水平。這是早期雕塑的代表。
商代青銅器雖是奴隸們創造的藝術品,卻是奴隸主的屬物。奴隸主為了加強統治,常用獸麵紋、夔、龍紋、虎頭等圖形來裝飾,莊嚴而神秘,是青銅器的藝術特色。1975年在湖南醴陵出土的象尊,體態穩健、飽滿,比例適當,造型生動,鑄造工藝精湛,通體呈碧綠色,飾紋變化無常,氣勢逼人。青銅器以它的獨特工藝和風格創建了我國光輝的青銅文化。
56石窟雕像
石窟起源於印度,相傳是為了紀念佛教始祖釋迦牟尼而建。在山崖峭壁上開鑿洞窟、雕塑佛像、繪製壁畫的目的是為了弘揚佛法。此舉在中國約始於3世紀(西晉),最晚可到16世紀明代末期,全國各地有大小石窟近百處。石窟雕像有石雕、泥塑、石胎泥塑等。北魏時期的雲岡石窟雕像是中國早期佛教造像的代表,造像氣勢宏偉,威嚴神秘,表現出北方雕塑風格的特點,渾樸自然而富於宗教氣息。
57敦煌莫高窟彩塑
敦煌位於甘肅河西走廊,佛教經此傳入內地,因此較早接受佛教的文化藝術。公元366年,在鳴沙山斷崖上開始鑿崖洞,繪壁畫,塑佛像,其中洞窟最大、塑像最多、水平最高的是莫高窟。
莫高窟現存彩塑像2 100餘尊,雖因時代不同而技法各異,但總體風格是由早期印度造型逐漸向中華民族的造型轉變,由世外之神向世外之人過渡。如第243窟北魏時代的釋迦牟尼塑像,恭正端坐,身披印度袈裟,頭紮扁圓形發髻,保留著“犍陀羅”樣式。莫高窟塑像優美動人,藝術水平很高。如第159窟中唐時期的兩個服侍菩薩,端立姿勢自然,其中一菩薩上身裸露,斜結瓔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頭微向右傾,上身有些左傾,胯部又向右突,動作協調。另一菩薩全身著衣,身體結構清晰可辨。兩幅塑像衣褶,線條流暢,色彩豔麗,配置協調,使人覺得這是兩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58擲鐵餅者像
擲鐵餅者是古代雅典偉大的雕刻家米隆(公元前492至公元前452)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希臘雕刻中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
擲鐵餅者原先是青銅像,原作已失,現是大理石的仿製品。運動員右手緊握鐵餅,彎腰轉身,聚集全身力量,正準備一躍而起,把鐵餅猛擲出去。這件作品表現運動員強健的體魄以及奪取勝利的信念。雕像選取了運動員在擲出鐵餅時最典型、最優美的姿態,把它固定下來,給人以連貫的運動感和節奏感。作品突破了古代流傳的呆板程式,創造了希臘人理想化的男子體型,表現了複雜的動作和嚴格準確的人體結構,解決了人體重心落在一足上的動態問題,堪稱古代雕塑傑作。
59《米洛斯的維納斯》
《米洛斯的維納斯》就是人們常常看到的有著美麗臉龐和迷人體態的斷臂維納斯,1820年挖掘於希臘米洛島上,原名為“米洛斯的阿芙羅蒂德”,她是希臘神話中代表美與愛的女神。
維納斯斷臂的原因長期以來就是謎。後來那些企圖“斷臂再植”的藝術家,無論怎麼增補,都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也許,斷臂的維納斯是最美的。現在,“斷臂維納斯”已成為世界上最受人們喜愛和複製品最多的雕像。
60大衛雕像
《大衛》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雕塑家畫家米開朗其羅的代表作,塑像高5.5米,用整塊大理石雕成。《大衛》取材於《聖經》,書中說他從小容貌俊美,機智勇敢。當腓列士部族侵犯他的家鄉,以色列城池受到嚴重威脅時,牧童大衛挺身而出,把腓列士的頭領歌利亞殺死。大衛以他的赫赫戰功,受到人民的擁戴,成了以色列最年輕的軍事統帥。前人塑造的大衛都是勝利中的英雄形象,米開朗其羅獨出匠心,塑造了一個怒目而視,準備戰鬥的全裸青年。大衛左手扶著肩上的投石機,右手下垂握著圓石塊,扭頭向左前方搜索敵人,表現了大衛即將戰鬥的緊張情緒和堅強意誌。
61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是美國的象征,它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以西的自由島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紐約港入口處。女神像的鋼鐵骨架由設計巴黎鐵塔的埃菲爾設計,雕像由法國雕刻家維雷勃杜克設計,並在巴黎完成。法國政府將這一標誌自由的紀念像,作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贈給美國。自從1886年落成以來,它聳立在紐約港的入口。整座銅像以120噸的鋼鐵為骨架,80噸銅片為外皮,以30萬隻鉚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總重量達225噸。198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62沉思
羅丹(1840~1917)是法國傑出的雕塑家。《沉思》是他的早期作品,雕刻了一個秀美而淳樸的女性頭像。人物低著頭正沉浸在默默的深思之中,那凝視的眼神布滿憂鬱的惆悵。嘴唇緊閉,思緒萬千,揭示了她哀傷和矛盾的內心世界。雕像沒有刻出更多的東西,既沒有頸肩,也沒有四肢軀幹,頭部下麵的方石塊隻做了粗略雕琢。因為任何其他部分的出現,反會減弱主題的表達,這是羅丹藝術手法的高超和大膽之處。
63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
天安門廣場中心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於1958年。碑高37.94米,碑頂采用傳統的蓋頂形式,上有卷雲,下有垂幔。下部四周碑壁鑲嵌大型浮雕,表現了1840年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分別為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八一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勝利渡江等。作品風格寫實,構圖巧妙,刻工精美,具有裝飾性。浮雕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如《五四運動》突出描寫一位身穿長衫、站在長凳上演講的青年,又采用多層次的浮雕技法,加強了縱深感,表現了廣闊的場麵。激昂的群眾向演講者前傾的誇張動勢,表現了熱血青年反封建的情操理想。
64獅身人麵像
獅身人麵像建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高22米,長57米,傳說是以法老切普蘭的模擬像做頭,身軀是威嚴的雄獅。塑像造型極其概括簡練,獅身隻在兩隻前伸的腿和爪上做較多的雕琢,匍匐的後腿近似幾何形狀,簡潔粗獷,整個身體的外貌仍然是長方形石塊。頭部做了較精心的雕刻,披戴著遮蓋兩肩的頭飾,臉部肌肉圓渾豐滿,額角前突,兩腿凹陷,威嚴地注視著遠方。經過近五千年的風化灼蝕,雕像失去了原有的光滑平整。斑駁的身軀,磨圓的棱角,殘缺的細節,使得雕像更加渾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