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 開始接觸孔夫子
1903年“這個‘濯足’,就是洗腳,越洗越幹淨”
1904年 在關公橋私塾
1905年 在橋頭灣私塾——他據理力爭:“父慈”而後“子孝”
1906年 讀《左氏春秋》
1909年讀《史記》
1910年 寫《宋襄公論》——“中國有句古話:‘前車之覆,後車之鑒’——堯、舜、秦皇、漢武的記載使我著迷”
1912年讀《資治通鑒》——讚揚商鞅變法
1913年 手抄《離騷》、《九歌》
1914年讀《資治通鑒》
1915年 二十八畫生征友啟事——“願結管鮑之誼”——“孟軻好辯,不得謂之佞”——“閱曾公之書,上溯周公孔子之訓”
1916年 “兄之德智美矣,惟身體健康一層,不免少缺”
1917年《體育之研究》也談孔孟——在梅城遊覽孔廟——與黎錦熙談論孔孟
1918年 在病中批注全部《資治通鑒》
1919年 “像我們反對孔子,有很多別的理由”——批判《禮記》“子甚宜其妻”
1920年 去看了孔子的墓和孟子的出生地——湖南在周為楚國——“這些鄭人,都是學過政治法律的嗎”
1922年“殷鑒不遠”
1925年“揮斥方遒”
1926年 孔子的思想是封建思想
1927年“引而不發,躍如也”——“葉公好龍”——“農民個個同仇”
1928年“軍旅之事,未之學也”——“眾誌成城”
1929年 引用了“圍魏救趙”計——他問陳毅、譚震林和江華:“魚在水中是否也要睡覺”——“戰地黃花分外香”
1930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1931年“不周山下紅旗亂”——“《管子》中說:‘故凡用兵者,攻堅則韌,乘瑕則神’”
1932年 和王震談《孫子兵法》
1934年 引用《莊子》
1935年“《孫子兵法》當時我並沒有看過”——“倚天抽寶劍”——“‘天有一個井大。’這是不對的”——“反對壓迫者的戰爭,都是義戰”
1936年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他揮動著大手說道:“來自春秋時期的齊魯長勺之戰”——“誰謂秦無人而日甘受亡國奴之辱乎”——“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先生一言興邦”——“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是包括學習和使用兩個階段而說的”——“‘滅此朝食’的氣概是好的,‘滅此朝食’的具體計劃是不好的”——分析齊魯長勺之戰——“共產黨的‘言必信,行必果’,十五年來全國人民早已承認”
1937年 對《辯證法唯物論教程》批注——“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談李信王翦伐楚
1938年 他把陶行知的教育實踐同孔夫子辦學相並稱——“我看《下裏巴人》也不錯”——“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我說是吃飯第一”——“放之四海而皆準”——“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為”
1939年 就陳伯達《墨子哲學思想》看法——就陳伯達《孔子哲學》看法——“墨子是一個勞動者,他不做官”——“開荒種地這件事,連孔夫子也沒有做過”——“孔夫子的孔夫子主義”——讀艾思奇《哲學選輯》批注——“你能不能寫點古兵法文章”——“慶父不去,魯難未已”
1940年 “說帝亦有東帝西帝之分”——“南轅北轍”——為女兒取名字——“孔夫子留下的方塊字是很有用的,一定要把它學好”“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謝覺哉自傳批語:“文如其人”——“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既來之,則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