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語錄。一般人或許會想,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有什麼好看的。聖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裝偉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極。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錯了。看完《論語》,你會發現孔子與一般人也沒有什麼兩樣,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
從現在流傳下來的一些畫像上看來,孔子始終是一幅溫文爾雅、一團和氣的樣子,這裏自然有許多理想化的儒家至聖先師孔子的成分,至於真實情況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孔子應該有其威武的一麵。他的學生顏回稱其“威而不猛”,且孔子身材魁偉,當時被稱為“長人”。關於孔子的形象,我們所能得到的信息大致如此。
中國人的智慧博大精深,中國人的智慧源遠流長,中國人還特別重視聖人,有道家的聖人,有儒家的聖人,有武聖、書聖、詩聖等等,我們光是把“聖”字梳理出來,就是一部很厚的文化史了!
那麼,中國儒家的這位大聖,也給世人留下了非常豐富的非物質遺產:
在做人上,孔子告誡我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在做事上,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學習上,孔子教導我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他的這些理念迎合了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乃至引發了一場國學複興熱。
人們更想探知在生活中的孔子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他對於個人的生存發展又作何闡釋?
讀過《論語》,我們發現一貫嚴肅的孔子,也是一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論語》上說孔子在家裏“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申申如”是舒坦,“夭夭如”就是飄逸。比起疲於奔命的現代人來說,孔子更知道什麼叫勞逸結合,什麼是“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當然,孔子也不是沒有煩惱。孔子如果煩了,怎麼辦呢?他會在家裏喝酒。孔子酒量頗大,《論語》中說孔子是“唯酒無量”。不僅如此,孔子還精於養生之道。在《論語》中,就有多處孔子關於美食的精妙論述與美妙譬喻,留下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等美食名言。
綜觀孔子一生的發展曆程,我們不僅僅看到了他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也看到了他在人性傳播領域的卓越貢獻。他為思想繈褓中的世人搭建了有別於神靈或者魔鬼的靈魂小屋,他為快樂或者悲傷的人規範了言行,他為富貴或者貧賤的人找到了和諧的紐帶。孔子的曆史地位,用他的崇拜者朱熹的話來說,叫“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
那麼,這麼一位善於享受生活,又懂得人生的大儒,教給我們的這些道理又能不能為我們所用呢?這些道理在飛速發展的今天還有多強的生命力呢?翻開這本書,你將得到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