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資源

法國目前年能源消耗占世界能源年供應量的2.5%,居世界第七位,但與德國、西班牙、英國等其他歐洲國家不同,法國的自然資源比較貧乏。

法國最主要的礦藏是鐵礦,次為鋁礬土和鉀鹽礦。此外,還有煤、石油、鈾和鉛鋅及小量的非金屬礦藏。法國是世界上鐵礦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估計蘊藏量有70億噸,居西歐之首,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所需鐵礦石的大部分仍依賴進口。最大的鐵礦在洛林,是西歐最大的鐵礦,儲量有96億噸,占全國鐵夏總量的80%。法國西北部克恩附近和翁熱西北的西加列有些小鐵礦,比利牛斯山東北麓月爾尼在黃鐵礦,中央高原有一些小鐵礦。藏量豐富,約有9 000萬噸,居世界前列,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最大礦區在布魯裏,厚約10米,含氧化鋁50%—60%。煤礦儲量為210億噸,其中有100億噸為褐煤。僅14.7億噸有開采價值。2004年4月,法國最後一座煤礦關閉,標誌著煤炭開采業徹底結束。其他礦藏,石油藏儲量為3 000多萬噸,主要分布在阿爾薩斯北部,其開采量也僅僅能滿足國內3%左右的需求。森林麵積約1 500萬公頃,占歐盟森林總麵積的25%,人均擁有綠化麵積0.28公頃,覆蓋26.7%。

為確保能源供應的長期安全,法國大力開發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方麵盡量獨立自主。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法國製定了開發核能計劃。目前,已經擁有58個核電站,除核電出口外,其核電的國內供應量已占全國能源需求總量的41%。從宏觀經濟角度看,能源供應自給,可以減少國家經濟受世界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從能源供應的角度看,開發核能可以增強國內應對世界能源市場供應緊張的威脅,保證能源供應,與此同時,還可以保護國家有限的能源資源。

為鼓勵開發可再生能源,法國從2005年1月1日開始,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設備實施稅收減免40%的政策,並在2006年將其進一步提高到50%。同時,法國還製定了一係列的扶持計劃,其中包括國家電力公司和其他電力供應公司不得拒絕收購其他企業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尤其是風能生產的電力等,並製定了到201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生產應占全國能源生產10%的目標。

二、經濟簡史

法國是最早發展資本主義市場國家之一,經濟一直比較發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經濟受到嚴重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法國的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工業和對外貿易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快提高,使法國在工業強國中名列前茅。但由於經濟結構的急劇變化,法國也遇到了諸如通貨膨脹、失業等一係列困難。在20世紀5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以4.5%的速度增長;進入20世紀60年代,在1960—1973年的13年間,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提高到了5.5%。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於石油價格不斷增長,法國經濟危機也比較嚴重,經濟發展速度進入了緩慢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來至90年代初法國投資增加,出口投資增多,就業率上升,失業率有所緩解,物價上漲率控製在低水平,商品競爭力有所改善,經濟進入穩定低速增長階段,使法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持續增長後,法國國內經濟結構有待調整完善,國際上伊拉克地區的危機和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影響法國經濟發展速度。

三、經濟概況

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日、德、中、英,居世界第六位。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先後執政的左右翼政府為使經濟進入良性循環並向馬約標準看齊,均實行以削減赤字為根本的緊縮政策,同時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這一政策在控製通貨膨脹、促進外貿、恢複國際收支平衡方麵產生了積極作用,但也導致經濟低速運轉,並使失業問題日趨嚴重。但法國經濟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如通膨率較低,外貿贏餘持續上升,財政赤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