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問前途,知生路,特務美(1 / 2)

個人任務,榮譽擊殺周淮安,獎勵400點積分,失敗,扣除兩百點積分。

王澹還記著空間給出的那個提示,榮譽擊殺,想到這裏他皺了皺眉頭,既然是榮譽擊殺,這裏麵似乎有些門道,保險起見,王澹並不打算利用某些額外的助力殺死曾經擔任禁軍教頭,京營大將的周淮安。

“王兄弟?”對麵的漢子好奇地問道,在他看來,這個從蒙古逃回來的少年明顯是走神了。

“宣大還是京城?”王澹搖了搖頭,“賈先生還沒有和我說過。”

彭姓漢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莫要心焦,賈先生他們都是天上人,若是有機遇,必然是會上門,若是沒有,也莫強求。將來無論如何,你我相識一場都是緣分,日後莫要忘了宣府還有一個姓彭的兄弟。”

宣大還是京城,無非是在問王澹的前途,而這也和明朝和蒙古的複雜關係有關。中華的帝王們從來不是國家社會主義的信徒,他們一般不會使用種族滅絕手段,在古老中華的邏輯裏,能夠讓遠方的蠻族歸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文治武功。所以明朝對待願意為大明效力的邊疆民族的個體非常優待。

明朝對待蒙古實際上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深惡痛絕,實際上,當華夏的帝王們占據優勢,他們會寬宏的對待敵人,並且最大限度的讓曾經的敵人化成自己的助力。

這可不是古人雲:“遠人不來,修文德以來之。”文德級殲星艦修建中……這種無良冷笑話,而是明朝統治者真正在做的事。

明太祖命令史官為元朝修史書,雖然成書匆匆,除了宣告元朝已經滅亡的政治意義外,某種意義上承認了元朝是中華封建王朝的一員。雖然元朝的官員並不是科舉產生,元的科舉和沒有沒什麼兩樣。雖然元朝的宰相高官多半除了蒙古人就是色目人。雖然明太祖是抗元出身的農民頭子,但是他還是命人為元朝編寫了史書。

而且明太祖對待蒙古降人非常好,如果王澹沒有記錯的話,北元那些悲劇的皇帝裏麵就有一個是先向明太祖投降接受了明朝的爵位然後又逃回蒙古的。

明成祖奉天靖難的時候有朵顏三衛追隨,這三個蒙古部落是在明太祖時期就領了明朝俸祿當了土官的蒙古投降派,背叛黃金家族的大敗類。

明初威風赫赫的三大營中就有三千營,這支精銳力量的組成部分就有大量的蒙古韃官,明朝皇帝非常信任這些異族人,這些蒙古漢子也用熱血回報中原的皇帝,成祖五征蒙古的赫赫武功中少不了他們的血汗。

即使是到了晚明,明朝最灰暗的天啟崇禎時期,滿桂也依然是大明蒙古人中的一麵旗幟,雖然王澹對明末的文臣武將評價都不高,但是對待這位將軍,王澹一直認為滿帥是明末將臣中為數不多的果勇之士,這樣一位戰死在和後金交鋒中的明朝頂級武將完全可以說明當年那個帝國是如何兼容並蓄的吸收各民族的力量。如果蒙古部落是一個敵對的整體,那麼帝國絕不手軟,用經濟戰,消耗戰來和你們做最後的鬥爭。如果願意做帝國的朋友,帝國將會和你們同始同終。你們當中願意為帝國效力的,帝國願意接受你們的效忠,如果你們能力過硬,高官顯爵虛位以待。

在明帝國的統治係統正常運行的年代,分裂的蒙古部,就算是最強大的韃靼和瓦剌都沒有成為帝國的敵人,即使是滿都海培育出的達延汗麵對南朝那個荒唐的正德天子都不敢輕易南下,被韃靼視為賤民的瓦剌更是有機會就旁敲側擊一下自負黃金家族後人的韃靼。而遼東更是大明和蒙古人角逐的戰場。日後建立大清的建州女真?他們不過是大棋盤上的小角色,無足輕重。

至於建州女真能走上曆史舞台,在王澹看來是明太祖建立,明成祖完善的大明製度徹底崩潰的結果。

對於王澹這個蒙古逃人的身份來說,像他這樣背景為從蒙古逃出來的奴隸漢民,一般有三條出路,第一落戶為民,過上幸福正常的生活,文官們一般都會采取這樣的手段,第二是成為軍戶,從此生生世世和大明綁在一起,誓死拚殺,不幸的話湮滅在曆史的塵埃裏化為黃土,幸運的話用手中刀槍拚出一個世代將門的體麵。第三和第二差不多,不過是去北京,加入禦馬監名下的武裝力量勇士營,明朝的太監們會在皇帝的授意下收羅死戰勇士。或者直接進入京營兵,在王澹的印象裏,京營崩潰大概是嘉靖年間的事情,至少在武宗正德時期京營還是有戰鬥力的,雖然那個時代地方軍鎮的力量就開始超過京營,但是京營真正崩潰還是在嘉靖年間。王澹的印象裏,嘉靖之後,就沒有京營兵出戰的記錄了,同樣在曆史中消失的還有明朝公侯為總兵官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