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3年秋,哈克星球上的人類,或是說整個哈克星球的細胞生物,迎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這就要從4981年,格爾德和海因裏希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說起,因為他們是導致哈克星球細胞生物毀滅的元凶。
人類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發現了以納米為單位的原子、分子世界。
那時候,人類對納米的認知,隻是學術性、概念性的。
對納米技術的解析,隻是單個原子、分子射程物質的一種特殊技術。
而且,能作為納米材料的,必須是物質到納米尺度以後,大約是在0。1—100納米這個範圍空間,物質的性能,會發生突變,出現特殊性能。
經過一段悠久漫長的歲月,人類文明快速發展,科技不斷更新,飛速進化。
在5072年,人類終於攻破了納米這一課題,學術名為:納米克隆。
這時候人類對納米的解析,有了更加詳細的論述。
原來的單個原子、分子,在這個時期,被統稱為量子。
4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物理概念。
在當時,人類對量子的理解,就是一個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則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並把最小單位稱為量子。
比如說:光的量子,光子。
然而,在52世紀50年代,人類已經找到分割量子的方法,於是一切被定為納米顆粒的物質、物理量,都被統稱為量子。
比如說:原量子技術(原是原子的簡稱)。
5075年是具有曆史性的一年,也是人類乃至細胞生物跨入滅亡的一年。
華夏國的袁明起,利用納米克隆技術製造出一部,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600公裏,無需任何動能材料的高時速跑車:未來袁明起。
未來袁明起的動能來源,就是腹中的納米複製盒。
簡單來說,納米複製盒就是納米克隆的一個容器,作為動能的納米量子,通過電子智能係統精確的進行量子克隆。
開啟車內的啟動按鈕,納米複製盒便開始運作,電子智能係統根據發動機進氣量,或者是說根據油門踏板的踩踏力度,電子智能係統會自動精準管控納米克隆速度,從而提供給車輛當前行駛狀況相應的動能。
袁明起這一發明,隻是一個開始。
在他之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逐一亮出了自己的納米克隆技術,隻不過,這些技術在先進程度上,略遜袁明起一籌。
在5076年,也就是袁明起發明納米複製盒的第二年,紅日國人,向世界亮出了震撼全人類的武器:神風機甲。
操作者隻需通過衛星下達簡單的命令信號,神風機甲便會言聽計從,為其達到目的。
由於全球變暖,海岸線日漸爬升,紅日國作為一座島城,也許再過幾年便被無情大海吞噬。
紅日國首相亮出神風機甲的目的,就是要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爭奪一片生存之地。
當人類看到如同變形金剛一般的神風機甲,世界各國都將矛頭指向紅日國。
在世界政治舞台,紅日國義正嚴詞,要求幾座大國割分疆土,供其舉國遷移將紅日國搬到內陸發展。
各國群眾的咒罵聲潮起彼伏,水藍國順應國內民意,向世界宣布:如果紅日國發動戰爭,為了維護正義和世界的和平,無論付出什麼樣的慘痛代價,水藍國定當舉全國之兵將其剿滅。
而華夏國則發出相反的聲音:維護世界和平不是靠武力才能解決的,發動戰爭、實施武力隻會讓人類加速滅亡,出於人道主義,我們應該為這些難民貢獻出一份微薄之力。
此後,世界分為兩大派,一些國家複合水藍國主戰,還有些國家讚同華夏國主和。
經過長達數年的政治溝通,兩大派係始終針鋒相對,各國政治矛盾也日漸深化。
5089年,紅日國借華夏國與水藍國政治交鋒之時,出其不意的點燃戰火,曾經的曆史再度上演。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數十架神風機甲踏入華夏國領土,頃刻間,圍繞在海岸線的一座座繁華都市化為廢墟。
華夏國這條沉睡已久的古龍被戰火吵醒,一聲令下,尖端智能機器和捍衛不死的將士們奮起反擊。
僅僅幾個小時,神風機甲和那些登陸不久的紅日國軍隊,便被古龍趕出邊界。
東方的雷鳴戰火,將各國之間那層微薄的政治和平捅破,世界大戰從此拉開序幕。
隨著戰爭一步步升級,各國為了取得勝利,陸續研發出更為尖端的納米克隆技術,並逐一投入戰場。
比如說:神風機甲第二代,在神風機甲裏放置克隆毀滅量子技術,使其成為一台,不用任何補給隻要機甲本身不毀,便會一直為了達成目標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