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3男,1979年生於新津花園,理工科。遊學謀生於西安、北京等地,現於成都餘慶會館主持傳統文化沙龍。
◎翟永明女,祖籍河南,生於四川成都。1980年畢業於成都電子科技大學。1981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作品曾被翻譯成為英、德、日、荷蘭等國文字。現居成都寫作兼經營“白夜”酒吧。主要作品有詩集《女人》《翟永明詩集》《稱之為一切》《黑夜裏的素歌》《終於使我周轉不靈》,隨筆集《紙上建築》《堅韌的破碎之花》《正如你所看到的》等。
◎張中信男,四川通江人,年逾不惑,經濟學研究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失語的村莊》《匪妻》等文學著作13部。曾獲“全國優秀讀書家庭”暨“四川五一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其人生準則為“寧坐板凳十年冷,不為鬥米半折腰”。其文學箴言是“如果我最終能成為一個作家,我情願隻是一個鄉土的作家;如果我最終能為後世留下一種姿勢,我寧願隻是一種泥土的姿勢。”
2009成都市文學大事記
1月10日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學藝術之鄉詩歌之鄉”稱號的都江堰市柳街鎮舉行了“中國詩歌之鄉”座談會,就新農村文化建設、災後精神家園重建等話題進行了座談。
1月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何大草的長篇小說《所有的鄉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本書從辛亥革命前後開始講述,通過武昌郊外包家鎮的豪門包氏和木匠金氏兩個家族六七代人的命運,書寫了一百多年來中國人的苦難與複興,在每個人的愛、恨、漂泊和掙紮中,見證了曆史的荒誕與詭譎。
1月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鄧賢的《鄧賢文集》(五卷本)由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文集是長篇紀實文學,包含《大國之魂》《流浪金三角》《黃河殤》
《中國知青夢》《中國知青終結》等五部作品,共計160餘萬字。
2月成都吳芳吉研究會編印了《〈十年詩歌選〉——白屋詩風第八集》。本書將過去十年來吳研會會員和有關詩友創作的詩詞,特別是新體詩彙選入冊,其中不乏表現我國抗震救災偉大鬥爭和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詩詞佳作。
3月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袁遠的中篇小說集《一牆之隔》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本書主要包括《暗扣》《斜對麵窗口的女人》《親愛的婚姻》《布後鎮》等作品,是“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之一。
4月15日新都區作家協會成立。選舉兒童文學家曾元孝為協會主席,莊增述、譚寧君、劉安詳、邱羽、曾順達、易杉當為副主席,駱恒為秘書長,龐欣為副秘書長。同時,主席團推舉陳建功、傅恒、何世平為名譽主席。
4月28日—30日成都市第三次文代會在金牛賓館隆重召開。全市文藝界代表和各級領導近300人出席了會議,其中包括成都市文學類各協(學)會的代表30人。大會總結和分析了第二次文代會以來的15年,全市文藝工作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基本經驗,描繪出了今後五年開創成都文藝事業新局麵的宏偉藍圖,提出了繁榮先進文
化、建設和諧文化,與時俱進的奮鬥目標和舉措,修訂了市文聯章程,選舉產生了市文聯第三屆委員會領導機構。《中國藝術報》《四川日報》《成都日報》及新華網等主流媒體進行了專刊專題報道。
4月由成都市文聯、成都市作家協會組織編輯的反映汶川大地震的詩歌選集《請讓我為你點燃一盞燭光》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本書的編輯創意靈感來自“5·12”大地震後網絡上鋪天蓋地、自發的地震詩歌,其史的意義超過了詩的意義。
4月由殷波、王國平編寫,陳維攝影的《現在的我們:“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一書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本書是一部來自民間的口述災難史,包含了對38位地震幸存者的訪談,配有時長35分鍾的訪談短片。
5月11日成都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楊吉成,黨組成員、副主席楊宗林、梁紅陪同中國作家協會“名家看四川聚焦新家園”采風團的20多位國內知名作家,在汶川大地震重災區之一的彭州市進行了為期一天的采訪活動。
5月12日晚8點成都市作家協會與四川家具行業商會、四川進出口協會、成都和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成都八一家具廣場聯合舉辦了“5·12周年燭光詩歌祭”活動,我市20餘位詩人參加了這次活動。
5月20日成都市詩詞楹聯學會在四川省農牧廳會議室舉行了“中華詞壇傑出女詞人沈祖棻百年誕辰”的紀念活動。
5月28日由四川省作家協會、成都市文聯、龍泉驛區政府聯合主辦的“星星聯通杯中國手機詩歌年度大賽暨第三屆中國鄉村詩歌節”在龍泉驛區洛帶鎮舉行。四川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機關黨組書記郭中朝,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曹紀祖,四川省文聯副主席,成都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楊吉成以及柏樺、靳曉靜、龔雪敏等知名詩人蒞臨活動現場。來自省內外的600餘名詩歌愛好者和40餘名省市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這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