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一說,興起於20世紀初,而大盛於20世紀20年代,80年代出現過“尋根”熱潮,90年代“國學”再次掀起熱潮遂至今。
在當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溝通與交流,促使著我們尋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源頭,“國學熱”現象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正是需要我們對傳統文化在當今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位的時刻。
如果說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科技,它可能會亡國;但是,如果一個民族喪失了自己的文化,那它就要亡種。文化的消亡才是真正的滅亡,由此說,亡種比亡國更可怕。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今天,我們應當更加尊重和發揚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合理開發和利用傳統文化這個重要資源,以應對全球化的挑戰。
中華民族的曆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閱讀國學常識無疑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當然,國學又並非僅僅是指大多數人所認知的儒家文化,而是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範疇。廣義的國學包含了我國的地域文化以及56個民族的特色文化。
本書除了介紹儒家文化這個狹義的國學內容外,還精心選取了一些其他的、廣義的文化形態,如民俗文化、中醫文化、宗教文化、體育文化、戲曲文化等等。這些傳統文化不僅僅塵封在古老的史書典籍裏,還存在並影響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本書在內容方麵精心挑選了一些史上經典的、有趣的,並和現代人的生活緊密相連的題目,如:為何“福”字要倒貼?古代會有人因為俸祿低而辭官嗎?“京漂族”是現在才有的嗎?“唐伯虎點秋香”是真的嗎?黃瓜為什麼不叫“綠瓜”呢?……本書適宜想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上班族;也適合作為學生的課外讀物,豐富自己國學文化的知識儲備;亦或是對我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國際友人,通過本書您每天都可以輕鬆地讀點國學常識,以快速地了解我們的國學文化,並在不知不覺中擁有國學大師般的文化內涵。
其次,本書在國學常識的分類上,共劃分出十二章,涵蓋了民風禮俗、官政典製、文學藝術、衣食起居、哲學思想、中醫藥學、國學典故、科技發明、體育休閑、建築工藝、宗教文化、音樂戲曲等各個方麵,分類明確、清晰,易於讀者閱讀。
總之,本書兼容並包,內容詳實有趣,文字深入淺出,是中國幾千年來傳統文化的濃縮和精華,力求將我國曆史上最精彩的國學常識呈獻給讀者,真正是一部快樂掌握國學常識、提升文化素養的經典讀本。
最後,我們真誠地希望閱讀本書的讀者,能夠在全麵掌握國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國學的這份快樂,汲取到充足的營養,並將祖國的傳統文化精髓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