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來,華夏大地上一直都有修行者的傳說,隻是,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那些傳說,在更多的時候,也僅僅是人們排解無聊時的故事而已。
但,某些時候,故事也往往會是某些事真實存在的憑證。
……
……
2012年12月31日如期到來,沒有快一秒,也沒有慢一分。
預言中的世界末日並沒有發生,地球還在繞著太陽,不停的旋轉著,世間的一切還在有條不紊的運行著。
如此看來,世界末日之說隻是一個笑話罷了。
然而,在某些修行界大能的眼裏,這一日,絕對不是普通的一日。
……
……
青山綠水間,仙霧繚繞中,一座若隱若現的廟宇,散發著祥和的金色佛光,廟宇正門匾額上,書寫著蘊含宏大祥和之意的“雷音寺”三字,原來此寺,正是那傳言早已不在人間的,佛門修行聖地“雷音寺”。
寺中後院有一顆遮天蔽日的菩提樹,樹下枯坐三位老僧,一位手端缽盂,一位手持念珠,一位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忽然~!
菩提樹無風自動,一粒菩提子飄然落下,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老僧手端的缽盂之中。
怎麼都想不到,一個輕飄飄的菩提子落在此缽盂之中,居然可以發出千年古鍾被數人合力抱巨木捶響的聲音,頓時貫徹環宇,不知驚飛了青山綠水間的多少飛鳥。
三位老僧如雕像般不為此聲所動,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少頃,缽盂之中的菩提子化作流光,投向雷音寺前院,落在一位樣貌年輕的僧人手中。
年輕僧人端詳菩提子片刻後,雙手合十,向著三位老僧的方向肅然行禮,然後,目光堅定的離寺而去。
……
……
昆侖多奇巍,傳說中,天地初開之時,便已屹立在世間的“昆侖道宮”,便隱藏在這連綿不絕的山脈之間。
巍峨的昆侖山之中,自有那優雅別致之處,一位儒雅的年輕道人立於此間,好似和周邊優雅別致的環境融為了一體,和諧無比。
清澈無比的潺潺溪水中,兩尾悠閑的小魚俏皮的遊動在鵝卵石間,偶爾還會在水麵上吐出一兩個泡泡。
儒雅的年輕道人,靜靜的看著這兩尾悠閑的小魚,看他那怡然自得的神采,就像是在感悟什麼了不得的修行秘法。
一聲清脆的鶴鳴,由遠及近,嚇得兩尾小魚慌亂的四處亂撞,年輕道人見此情景,輕輕歎了一口氣,舍了慌亂的小魚,抬頭看向青天白雲間飛來的丹頂靈鶴。
靈鶴落地,優雅而親昵的輕鳴,青年道人寵溺的笑笑,輕撫白鶴後,解下白鶴帶來的書信,展開一看,然後凝神說道:“鶴兒,吾此番下山,再歸來時,已不知是何時,你要替我照看好這兩尾小魚,切莫要嘴饞偷吃了它們。”
……
……
龍閣,自華夏毛太祖開朝以來,龍閣就一直負責處理華夏的非自然事件,權力很大,也很神秘。
這一日,有年輕的一僧一道,從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幾乎同時,來到了位於華夏帝都的龍閣總部。
龍閣總部,就設在有帝都名片之稱的胡同裏,表麵看起來普通至極的四合院,內裏別有乾坤,不說那些錯落有致的亭台樓閣,單是麵積,就絕對不小於古時王爺的府邸。
龍閣之主——龍王,早已多年不理俗事,即便是這一僧一道分別代表著修行聖地“昆侖道宮”和“雷音寺”,也根本不值得龍王親自接見他們。
接待這一僧一道的是魏山嶽,也是如今龍閣的實際主事之人,更是龍王之下,龍閣的第一高手,就連龍王都評價,單以修行天賦論,絕對是華夏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
魏山嶽四十上下,人如其名,無論是氣勢還是言行,都像是一座大山一樣穩重,所經手的事件,每一件都處理的毫無紕漏,龍閣上下都已認定,魏山嶽必將會是下一任的龍王。
魏山嶽聽完這一僧一道的述說後,單指敲著桌麵,緩緩說道:“妖族本就是我龍閣絞殺的目標,既然青雲道長與明心禪師也願意出一份力,我龍閣自然是歡迎的。”
……
……
青雲道長與明心禪師退下後,魏山嶽身後的隔間裏,走出一位中年人,能在魏山嶽與他人交談的時候,呆在隔間偷聽的人,必然是魏山嶽的心腹。
此人姓曹名榮,時時刻刻都是一副笑臉,無人知道他的修為,也沒有人見過他出手,大多數時間,他都是以魏山嶽幕僚的身份,出現在大家麵前的,也被龍閣人稱之為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