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閱讀之前,我們想說明一下寫作本書的原因,以幫助您了解本書誕生的背景。
當我們剛剛開始幫助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還是2002年。那時候互聯網也不過才興盛起來,中國的大多數學生僅僅聽說過哈佛大學和普度大學等少數大學,信息極度不對稱。而申請表格也幾乎都還是紙質的,填寫起來很麻煩。如今將近十年過去了,互聯網發展迅速,美國多所大學都來到中國招生,中國學生每年去美國留學的人數早已從幾百人發展到了數萬人,幾百所大學的名字已經被中國學生所熟知。
但是,我們的學生和家長,甚至一些留學服務公司的從業人員還是隻抱著一份《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大學排名來選學校,觀念和十年前區別不大,這讓我們非常糾結。
我們對此其實也有著同情式的理解:直到2005年,美國的學生簽證才迎來大開放。幾乎所有的留學服務公司,也都是從那以後才開始把目光和服務從英國、澳洲轉向美國。而美國的大學教育又個性十足、花樣繁多,百家爭鳴之態使人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理解其內涵。另外,長期提供如英國、澳洲等國家更程式化的申請服務的留學服務公司,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破解留學考試,如何迎合家長對排名的口味上去,沒有真正去理解美國大學教育的哲學精髓。
因為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很多家長在對待美國留學申請時忽略了真正對孩子適合的教育,而一味地追逐“名校情結”。留學服務公司又推波助瀾,功利思想造成了中國申請人成了申請材料作假的重災區,除了TOEFL和SAT等考試外,成績單、推薦信的“修改”非常普遍。這反過來讓美國的大學錄取官們對中國申請人產生了很多成見。
美國國家大學錄取委員會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ors)是美國最權威的大學升學與錄取組織,它對國際招生有著非常嚴苛的道德標準。近兩年來,這個協會在年會上總要單獨對中國申請人的狀況召開分析討論會,目的就是如何規避來自中國申請人的假材料,這讓人感覺很尷尬。我們的意思是,千萬別以為美國大學錄取官不知情,其實他們對中國有著非常深刻的了解。
坦白地說,我們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改變這種情況。在美國,每個中學都有專職的“升學指導老師”,為即將申請大學的學生們講解並評估,而且在申請過程中提供幫助。在中國,當孩子麵臨畢業或需要選擇大學或研究生院時,學校裏並沒有專業的“指導顧問”來為學生提供免費、真實的建議。因此很多家庭通過留學服務公司來為孩子申請國外的學校。但是,由於某些中介公司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甚至缺乏誠信,許多家庭深受其害。
為了能讓孩子去國外讀書,甚至僅僅是為了能有讓孩子去國外讀書的資本,家長們一直在努力地工作、辛苦地賺錢,這一點我們很清楚。所以,當發現他們得不到建議,或者得到的是帶有欺騙性的建議時,我們感到很難過;而更令我們心痛的是,這些建議還關乎他們孩子的教育前程。他們應當得到更好的信息,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在選校過程中做出正確的決定。
本書不僅僅是在幫助讀者選擇學校,更重要的是提供恰當的思考方式。從2008年至今,本書在中國留學領域內反響強烈,除了在各大書店的書架上有售以外,我們還看到很多服務公司在使用本書作為重要工具,並且把本書作為培訓新人的必備教材。
這正是我們寫作本書的初衷:能幫助包括您在內的有意送孩子去美國接受本科教育的家長做出最好的留學決策。希望本書能給您提供中肯、實用的建議,從而真正對您有所幫助。
牛勇,Casey Sapp
2011年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