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長這麼大還真沒有在國旗下麵演講過,有過上春節聯歡晚會的經曆倒也沒有太多緊張。
馮建昌說過張賢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周五晚上的直播頒獎典禮上的演講,這個頒獎典禮其實和上次的元旦晚會一個性質,就是通過教室前麵的電視直播給大家而已。
周五那天晚上,張賢雖然沒有在頒獎典禮上做演講但還是參加了頒獎典禮。琢玉中學規定,每個年級有兩個特等獎,而張賢恰好是這一次期末考試的兩個特等獎之一。
當從副校長李季磊手中接過獎品——一個掛鍾之後,張賢臉差點綠了,“養老送終”,雖然自己還沒老。
在前世的時候張賢最大的成就也不過是一等獎而已,從電視上看到特等獎從校領導手中借過掛鍾的時候張賢也曾惡意的嘲諷過,可是這一次輪到自己接這一個了。臉真的要綠了。
當天晚上張賢沒有跑步就拿著掛鍾往青陽氏餐廳走去,張賢甚至不敢拿著掛鍾走到店裏麵。
“當我九歲之後,每逢假期我都會躺在床上看書。”
頒獎典禮之後,風依舊照樣吹,日頭照樣升起和落下。兩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而現在張賢就站在國旗下對著全校近二千五百人演講。
“這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極為自然的事情,因為在我的家庭裏,閱讀是主要的家庭活動之一,聽上去你們可能覺得我們是不愛交際的但是對於我的家庭來說這真的隻是接觸社會的另一種途徑,你們有自己家庭接觸時的溫暖親情,家人靜坐在你身邊,但是你也可以自由地漫遊在你思維深處的冒險樂園裏冒險。”
張賢所演講的內容正是前世蘇珊-凱恩在Ted大會上演講的內容。
“當我在家裏麵看書的時候,我之前的小夥伴們也會經常來找我玩耍,某天我兒時較好的同伴向我走了過來並且她問我:“為什麼你要這麼安靜?”安靜,當然,是R-O-W-D-I-E的反義詞“喧鬧”的反義詞。”
這一篇演講是張賢最喜歡的Ted演講之一,因為這一篇演講甚至還專程去買了蘇珊凱恩的書——《安靜——內向性格競爭力》。
當張賢將這篇演講稿改編之後交給馮建昌之後,馮建昌是拒絕的,不能你寫什麼就演講什麼吧,畢竟要為全校2500人來負責,要對得起兩千五百名師生。
“每當我感覺到這樣的時候,它告訴我出於某種原因,我的寧靜和內向的風格,並不是正確道路上的必需品,我應該更多地嚐試一個外向者的角色而在我內心深處感覺得到,這是錯誤的內向的人們都是非常優秀的。”
不要說琢玉中學的兩千多名學生沒有見過這種以故事開頭的演講,就是連很多老師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演講。
一段段小故事隨著張賢稚嫩卻明亮的嗓音中傳出。操場兩旁的樹枝也慢慢靜止下來,似乎同樣沉浸到張賢的演講之中。
“要知道每兩到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內向的,所以即使你自己是一個外向的人我正在說你的同學和你的朋友你的親人,還有現在正站在你旁邊的那個家夥--他們都要屈從於這樣的偏見一種在我們的社會中已經紮根的現實偏見。”
“現在讓我們來清楚地看待這種偏見,我們需要真正了解“內向”到底指什麼,它和害羞是不同的害羞是對於社會評論的恐懼,內向更多的是你怎樣對於刺激作出回應,包括來自社會的刺激,其實內向的人是很渴求大量的鼓舞和激勵的反之內向者最感覺到他們的存在,這是他們精力最充足的時候,最具有能力的時候。當他們存在於更安靜的,更低調的環境中並不是所有時候--這些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但是存在於很多時候。所以說,關鍵在於把我們的天賦發揮到最大化這對於我們來說就足夠把我們自己,放到對於我們正確又合適的激勵的區域中去。”
琢玉中學的內向者當然不僅是張賢一個,美國國民被稱為是這個星球上最外向的國家,但是,據統計美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人是內向性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內向性格的人數會更多。
生活在鮮明的外向型性格世界裏對內向型性格的人來說不免是一場悲哀。所有的價值觀都是以外向型性格為基礎而設定的。人們也是把外向型性格當成美好的,不少內向型性格的人甚至為自己的性格而苦惱,並且努力向外向型性格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