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號更新。)
“你們父子倆還真是夠能的,買了這麼一個玩意。”袁青玉哭笑不得的看著張伯敏和張賢父子兩人帶過來的東西,“這琴是幹什麼用的?咱家還有會彈這個的。”
梧桐鎮集市上,在張賢的堅持和蠱惑下張伯敏最終同意購買了那架名為“焦尾”的仿古琴。想不到回來之後父子倆被袁青玉數落了好久。
“你兒子讓買的,鬧騰了好久。沒辦法我才給他買的。”張賢正要將事情怪到張伯敏頭上的時候,張伯敏先下手為強了。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想法上,父子倆倒真是想到一處了。
“爸?”張賢聽到張伯敏的話之後趕緊裝出一副驚訝和委屈的樣子,“媽,就算我想買,可是我有錢嗎?您好好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嘿。你個臭小子。”張伯敏看到張賢竟然敢反手攻擊自己,頓時有些氣急敗壞。
“媽,你看我爸打我了。還不能說明事情嗎?”張賢連忙抓住袁青玉的手臂,藏到其身後,繼續裝出委屈的樣子。
“啪。你小子別皮了。”袁青玉反手輕輕給了張賢一巴掌,“你都敢給你爸這麼說話了哈!”
“哎喲。看來還是夫妻一條心啊,兒子算什麼呀!”張賢故意捂住被打的地方,裝出一副呲牙咧嘴的樣子。
“行了,別皮了。”袁青玉走到張賢麵前,用手輕揉剛才被打的地方,“這麼大的東西,說吧,你們倆準備把它放到什麼地方。”
“看你兒子怎麼弄吧。”張伯敏略有些幸災樂禍的看著張賢,“你兒子一直堅持讓買。”
“哎喲,行了爸。”張賢實在是有些受不了自己的老爹了,在兒子麵前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父親的權威呢,男人的尊嚴呢。“先收拾一下玄關桌,先放到玄關桌上。爸,這幾天咱倆再做一些小家具吧。”
古琴入手之後讓張賢心裏麵一直癢癢的,撫琴裝逼的想法在心裏生根發芽,開始茁壯成長。
在前世張伯敏一直是張賢的偶像之一,即使是後來張賢大學畢業麵對隻有高中學曆的張伯敏也是有種自愧不如的感覺。這並不但但是因為張伯敏是張賢父親的原因。
首先,張伯敏的廚藝直接甩出張賢一條長安街的距離。張賢在前世僅會做兩種菜,一種是炒土豆絲一種是西紅柿炒雞蛋,但和張伯敏的手藝依然差距深遠。
其次,張伯敏繪畫天賦強於張賢不知幾何。張賢在前世大學時候也曾受到一段時間的專業培訓,畢業之後也從事類似工作,可是每當看到張伯敏在筆記本上的塗鴉,張賢總會有些羞愧的感覺。
最後,張伯敏的木工技術也強上張賢不少。張賢在畢業之後一直從事家具相關工作,可是也是處在理論的基礎上,頂多是用機械操作。而張伯敏經常會用一些廢舊木料做幾件小家具來使用。
“爸,你這手藝真是棒極了。”古琴買來後的第二天下午,張伯敏就按照張賢的想法做起了琴桌。
簡約中式風格,在腿部手雕了幾個簡約的“回字紋”,美觀大方。
“嘿,好好打磨你的東西吧。”張伯敏雖然咧起了嘴角,但還是一副不吃你這一套的樣子。
“好,我去菜園子裏麵打磨了。”張賢拿起手磨機,扯起電線向著菜園子方向走去。打磨的時候木頭粉末隨風四濺,此時應帶有口罩等防護裝置,不然吸入肺腔內影響健康。
前世的時候張賢為了快速學習一些簡單的木工基礎知識,曾經拜讀過一本書籍——《彼得·科恩木工基礎》。
《彼得·科恩木工基礎》通過詳細的步驟解說和大量的照片對木工的各個方麵都進行了介紹,包括木工機械和手工工具的使用、各種接合的特點和製作,以及兩個既吸引人又實用的木作——一個小板凳、一個帶有抽屜和門的邊桌——的全程製作講解,使學習者得以練習技巧並增強信心。
“你們父子倆這是做的什麼。”完成之後張伯敏和張賢父子倆還沒有好好欣賞自己的作品,袁青玉的聲音傳了過來,“這麼矮的東西是幹什麼用的?下棋?”
“媽,這是放琴用的。”張賢哭笑不得看著站到自己身邊的袁青玉解釋道,“下棋的話桌子不需要這麼長,正方形的才好。琴桌的話正方形的就不合適了。”
“就你懂的多。”袁青玉白了張賢一眼,“行了,你們父子倆忙好之後趕緊收拾東西吃飯。還有小賢,你馬上就要開學了,寒假作業寫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