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吊廟”、“活樓”之稱的媧皇宮和廣布民間的媧皇廟、殿為主要載體的女媧祭祀文化不僅是涉縣也是全國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已經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且還將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媧皇宮景區已成為國家級文保單位,4A級景區,國家級名勝風景區,這一切不僅豐富和提升了涉縣作為全國文明縣城的文化品位,成為涉縣通向世界的一張鮮活的名片,還為涉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我雖然多年從事群眾文化和文學創作工作,並且在省、市民協的推薦下加入了中國民協,但對民間文藝家協會所涉及的領域卻知之不多,尤其在對涉縣女媧祭祀文化研究上雖有涉及卻缺乏獨到的見解。2012年4月底,我有幸參加了由河北省民協組織在保定易縣舉辦的民俗文化高級培訓班,聆聽了中國民協副主席、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河北省民協主席鄭一民先生和著名民俗學專家、北京師範大學萬建中教授的教誨,遊覽了曆經數百年滄桑的清西陵,觀看了流經幾千年的易水河和巍峨壯觀的荊軻塔,內心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憾,原來民俗文化就是我們民族的根,是所謂的“純文學”的基座,這方天地真是別有洞天啊!

在這之前,省民協副主席楊榮國老師曾在石家莊談過利用出版專著等形式推介涉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女媧祭祀文化,我心中一直記掛著女媧祭祀文化出版一事。培訓班期間我還向楊主席請教過。培訓班結束後,我因孩子看病在石家莊,她都給予關懷,還請我這個來自基層的普通作者吃飯。她是河北的民俗大家,已出版過包括《耿村民間故事》、《中國女媧文化論文集》等著名的學術著作在內的許多好書。她平易近人,循循善誘,和我一起共同探討、策劃、編著女媧祭祀文化一書。

此後不久,我在回涉期間分別向文廣新局、文化館、西戌鎮、縣文聯領導做了彙報,又幾次與邯鄲市民協原主席、邯鄲市群藝館原副館長、著名民俗學家杜學德先生,民俗研究者、涉縣紅色新聞文化研究會會長、西戌鎮黨委書記趙奎吉先生共同商討此事,認為應該按照楊主席提到的,既按照中國民協的要求,又要結合本地實際和女媧祭祀文化的特點,編著一部主題、內容、形式、敘述上都很紮實、全麵、係統的專著。最後又與楊主席商量,包括標題、提綱、格調等,最終確定我們四人老中青三結合,發揮各自優勢編著此書。

客觀上說,他們幾位都參加過涉縣女媧文化節高層論壇,並且已在女媧祭祀文化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績,有論文發表在海內外的刊物上。我隻是在幾位專家和領導的人格魅力感召下,在女媧精神的激勵下,在文廣新局和文化館、西戌鎮領導的鼓勵下,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常年生活在一線的有經驗的老農民、老工人、老教師意見的基礎上,虛心吸收和借鑒他們的傳承經驗和成果,再認真梳理所有的資料和素材,不少地方給以發揮並加上我個人的一些觀點,然後再和幾位編著者一起修改提升。

在編著期間,我又多次與姚華祥局長和趙奎吉先生商討此書的結構內容,還有宣傳、發行等,也先後多次到省民協與楊主席和邯鄲市群藝館杜學德先生家中麵對麵交換意見,還多方征求和吸收其他專家的意見,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鮑江先生、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楊利慧女士、邯鄲曆史學會會長劉心長先生、邯鄲日報社社長李文海先生、邯鄲廣播電視台台長王亞飛先生、邯鄲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武鴻雁女士、邯鄲大學教授陳新等,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部首次係統地敘述女媧祭祀文化,會有長遠影響,將對涉縣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的好書,經費困難再大也要克服,早日使這張涉縣的耀眼名片問世。

本書在編著和出版中得到了涉縣文廣新局的高度重視,局長姚華祥親自擔任編委會主任,副局長江永衛、劉曉紅、主任科員兼文化館長任秋成擔任副主任,中共涉縣縣委書記範保平,縣長殷立君,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張婷婷,副縣長路榮愛也擔任顧問。另外,西戌鎮黨委政府、涉縣媧皇宮管理處、涉縣縣委信息中心等都給予支持,中國民協副主席鄭一民先生作序,河北省委宣傳部出版處、河北省文化廳和群藝館、河北人民出版社的領導給予了大力協助和支持,在這裏一並表示謝意。

現在,這本小冊子經過我們的多次修改和完善就要與讀者見麵,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能夠產生好的社會影響,並對涉縣女媧祭祀文化的研究和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本書編著之一王礦清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