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先天到天寶,從宰相看開元盛世(1 / 3)

唐玄宗時期是唐朝最繁盛、最強大的時期。但是這樣的繁華毀滅得如此之快,以至於積重難返,是導致唐朝滅亡的最重要原因。許多後來時代的政治隱患都在這時已經形成。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唐玄宗時期的宰相,看看唐玄宗走過的政治路程。

先講一講唐朝的宰相製度。易中天教授稱之為“國務委員製度”,頗為恰當。宰相不是丞相,不能大權獨攬。唐朝的宰相製度來源於隋文帝創立的三省六部製度,三省分別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為尚書省下屬六部,分別為工、禮、吏、兵、戶、刑部。

尚書省更像今天的******,負責管理國家政府,名義上的最高長官為尚書令,但是隋唐兩代少有設置尚書令,可以說是基本不設。實際上的長官為尚書左仆射、尚書右仆射,官階三品,是真正的宰相,但也很少設立。

中書省起源於三國時期,目的是挾製尚書省的政務權力,加強皇權統治,擁有起草詔令的職責,負責製定國家政策,長官為中書令,正三品,是真正的宰相。副長官為中書侍郎,從三品,下屬中書舍人若幹,以及許多小官,不細談。在武則天當政時期被改名為鳳台,在唐玄宗前期被改名為紫薇省,唐玄宗中期恢複。

門下省,起源於三國時期,也是挾製尚書省,監督中書省,擁有審核詔令、監察詔令實行情況的權利。長官為門下侍中,正三品,是真正的宰相;副長官門下侍郎,從三品,下屬給事中若幹,以及許多小官,不細談。武則天時期層改名為鸞台,唐玄宗前期改名為黃門,長官更名為黃門監,中期恢複為門下省。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有此官位,即為宰相,但多半是兼職,此為正三品。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相互牽製,中書省製定政策,尚書省負責實行政策,門下省負責監督,各有職責。

唐朝政府內最高級別官員為正三品,就是宰相。再往上的二品、一品,皆為榮譽職務,沒有實權。例如“開府儀同三司”,為官位之極,玄宗一朝,僅封寥寥數人。

玄宗一朝共有正牌宰相26人,這26任宰相中,也有不少能力不強、在宰相任上乏善可陳者。

下麵是一些比較著名的玄宗時期宰相的介紹。

首先,在先天元年到開元元年這一年內任命的宰相,多半都是先天政變的功臣,幫助唐玄宗誅殺太平公主。此時的宰相,大多是玄宗的賞賜,沒有特別的意義。這期間任命的宰相,基本上都被很快換掉。

開元元年,姚崇出任宰相。這是開元第一名相,也是玄宗真正最欽佩的宰相。姚崇辦事能力極強,善於變通,處理事情又快又好,是玄宗理想中,開拓事業的好幫手。這段時間,唐玄宗本人善於納諫,積極進取,心態向上。國家整體上發展非常好。唐玄宗在此期間,選擇了盧懷慎與姚崇同為宰相。雖然在體製上,中書令姚崇與門下侍中盧懷慎,沒有高下之分,也沒有“正副”一說,但是在唐玄宗心裏,是希望姚崇領導盧懷慎的。盧懷慎也很清楚這一點,也很明白姚崇的強勢,所以他萬事不與姚崇相爭,隻是偶爾出言提醒,最後卻被後人譏諷為“伴食宰相”——陪吃飯的。

在開元四年,玄宗的思想發生了變化,政治路線也開始改變,同時他也看到,姚崇獨斷專行太久,他也不會允許宰相任期太長。所以,在改變政治路線的同時,他也順便將姚崇換下。他指認了宋璟為第二任宰相。宋璟為人謹慎,這是唐玄宗的國家政策,從大力發展國家經濟、農業,開始轉向保守,從開拓變為守成的一種變化。在這個背景下,宋璟的性格正好合適這樣的政策轉變。不僅如此,唐玄宗還為宋璟選了一位“副”宰相,蘇頲。蘇頲是很識大體的人,雖然他私底下與宋璟觀念不同,但是在麵對皇帝時,他總是與宋璟共進退,兩人配合默契,沒有在政治上發生爭吵。這也是這一段時間難得的平穩。政治平穩,國家也平穩。

換下宋璟後,唐玄宗一直在苦思下一任宰相的人選。有一天夜裏,他想著想著一直睡不著,直到半夜三點多,他叫來中書侍郎韋抗,問道:“我記得有一個人,姓張,在北方,我想請他來當宰相,隻是想不起來是誰。”韋抗問“是不是張齊丘?”玄宗迷迷糊糊,模棱兩可道:“好像是吧。”於是韋抗就離開,去中書省起草詔書。此時天剛蒙蒙亮,唐玄宗一看也準備上朝了,於是就不打算睡了,就隨意翻起奏章來。翻著翻著,忽然,他看到了一個名字,“張嘉貞”。他恍然大悟,立刻就詔來了韋抗,讓他把寫好的詔令改名。就這樣,張嘉貞官拜宰相。

同時,玄宗再次把曾經的宰相源乾曜領出來,讓他第二次擔任宰相。源乾曜為人圓滑,此後任職9年內,從不與人爭鬥。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立場,可以說算得上是一個賢人。

張嘉貞任宰相一年後,唐玄宗發覺他並不合適。其中原因,和唐玄宗後來任命的一些宰相的問題是一致的,後麵再一起講。

唐玄宗審視了國家的需要,認為如今的國家,文治已經很不錯了,國家的政治、經濟都搞上去了。但是國家強大,不僅僅是政治、經濟,還有軍事,還有文化。就在這個期間,注意到了這點的人,除了唐玄宗,還有張說(說讀如“月”)。他本身就是超級大文豪,與蘇頲二人並成為唐朝“燕許大手筆”。張說作為先天政變的功臣,後來被遷,心情很鬱悶,但是他從沒放棄,他不停的推銷自己,通過各種手法,甚至有一次見到唐玄宗時,他一身戎裝,讓唐玄宗眼前一亮。況且,他在北方,以高明的手法壓服了邊境的少數民族,立下了功勞。唐玄宗一想,就想到了這位當初祝自己登位的老夥伴,文采飛揚,還能打仗,又在地方曆練過,正是宰相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