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廈門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文化支撐
專題論述
◎葉重耕
一、總結經驗、探索規律
2012年,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實施“文化強市”戰略,紮實推進“531”文化產業載體建設工程,文化產業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在轉方式、調結構、促增長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廈門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
回顧2012年工作,廈門市文化產業發展有5個方麵的成效:
1.產業地位持續提升。預計全年全市實現增加值到達211.86億元,增長17.23%,高於GDP增速5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7.5%,較2011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0.24%。文化產業增加值接近金融業而高於房地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2.發展質量持續優化。以數字內容與新媒體為代表的新興文化業態繼續高速增長,呈現出規模與效益同步增長的良好態勢。廈門市文化產業人均實現增加值12.52萬元,高於全省10.94萬元/人的平均水平。總體上看,廈門市文化產業在快速增長的同時,發展的內在質量也在不斷優化。
3.集聚效應持續顯現。通過統計數據分析,廈門市文化產業的集中度不斷提升,無論是傳統文化產業還是新興文化產業均呈現聚集發展的態勢。從空間布局看,以龍山文化創意產業園、軟件園二期國家影視動畫基地和牛莊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園區已經成為廈門市文化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重要標誌。
4.外向經濟持續拓展。海峽兩岸文博會成功升級為國家級文化展會,在推動兩岸文化產業對接和促進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方麵的作用進一步凸顯。2012年全省文化產品進出口額19.53億元,居全國第4位,廈門市全年文化產品累計出口額為4.46億元,占比22.96%。
5.發展後勁持續增強。深入推進文化體製改革,建立了文化產業統計及形勢分析、重大項目推進、專項資金管理、文化科技融合、重點文化企業認定等係列工作機製,實施並儲備了一批文化產業項目,文化產業擁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強的發展潛力。
過去一年的實踐,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積累了有益經驗,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必須始終堅持”:
1.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膽改革創新、突出產業發展特色、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這一主線,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文化發展規律,深入思考、研究、解決文化產業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把深化體製機製改革融入文化產業發展全過程,把加快產業融合貫穿到文化產業發展各領域,把推動特色發展體現到文化產業工作各方麵,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推動文化產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2.必須始終堅持以項目帶動為抓手、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紮實的項目工作推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按照“像抓經濟一樣抓文化、像抓工業項目一樣抓文化產業”的要求,以項目為重要抓手,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做到生成一批、簽約一批、落地一批、投產一批,以經濟發展理念、工業運作方式和項目帶動效應,不斷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推動廈門市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3.必須始終堅持以政策配套為保障、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激勵和杠杆作用。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認真聽取學界和業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緊密結合廈門市實際,不斷探索和構建包括文化資源利用、舊產房改造、產學研結合、投資融資、財政稅收等在內的政策體係,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這些方麵反映了各級各部門的探索創造,既是經驗總結,也是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遵循。我們要認真吸收、堅持運用,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二、認清形勢、明確目標
中央、省委和市委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工作。中央召開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部署;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尤權書記在省委常委會上作出指示,要求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扶持一批文化集團,加快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蘇樹林省長在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重點抓好文化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引進行業龍頭,扶持骨幹企業。中央和省委的一係列部署要求,為我們推動文化產業跨越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強調要“突出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兩大主攻方向,力爭到‘十二五’期末把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使文化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市委還研究出台2012年的1號文件,提出了“文化強市”戰略,要求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