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林建德

2012年11月9日,我同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書記邱旺土老師一起前往武夷山,看望正在武夷山進行考察監測活動的人文學院考察隊師生。這次考察活動由哲學係教授黃永鋒和學院輔導員蔡振磊帶隊,也是該年度第二次由黃永鋒老師負責,以武夷山道教文化為主題的考察活動。時值秋梅天氣,大雨瓢潑,同學們從野外考察歸來,衣服鞋襪均被淋濕。看到同學們冒著風雨開展考察活動,我們既高興,又心疼。高興的是同學們到武夷山來參加考察活動,開闊了視野,學習了田野考察的技能和本領,又進行了一次吃苦耐勞的鍛煉。心疼的是同學們淋濕了衣服鞋襪,怕他們感染風寒,影響此後的考察活動。當晚,武夷山遺產保護局黃賢格局長設便宴為考察隊師生驅寒壓驚。武夷山管委會遺產保護局監測中心主任俞建安、中心老同誌樂裕賢先生等和我們一起把酒言歡,共同交流考察活動的收獲,暢敘十年來考察活動結下的深情厚誼,其樂融融。今天想來,仍曆曆如在眼前。

考察活動結束後,在黃永鋒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參加兩次考察活動的25位同學認真整理考察筆記,撰寫考察論文。經黃老師認真編輯整理,共形成論文近30篇。雖然不少同學都是初次參加武夷山道教文化專題考察,初次撰寫道教文化專題論文,文字略顯稚嫩,水平也有參差,但同學們態度認真,資料翔實,選題新穎,對武夷山道教文化是一次係統而全麵的挖掘整理。武夷山管委會遺產保護局監測中心俞建安主任、樂裕賢先生,除了熱心帶領同學們開展考察活動外,還積極為考察隊提供現存的多種道教文化資料,並且還親自參與撰寫論文。所以本期監測報告,既是本年度二期道教文化考察成果的彙集,也是監測中心領導、專家參與研討的共同成果,文集的出版是值得我們高興的一件好事。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師生參加的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監測考察活動,已進行十多年了。作為考察監測活動的成果,《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監測與研究》文集已正式出版了六輯,尚有多個專題也正在積極編校中。作為考察監測活動的重要內容,考察監測報告的整理、撰寫,無疑要老師同學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次以武夷山道教文化為專題的監測研究報告的出版,黃永鋒老師付出了大量心血,我們在慶祝文集順利出版的同時,也向黃永鋒老師表示衷心感謝。我們祝賀同學們的考察活動取得豐碩成果,也期待著新的考察活動進一步開展和新的考察文集的不斷誕生。

2013年10月6日

於廈門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