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周後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薑原。薑原為帝嚳元妃。薑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薑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史記·周本紀》

上麵的這個故事,我最早不是從書本上看到的,而是聽我母親講的。

我很小的時候,在大山裏的一個夜晚。風從門縫中溜進來,灰黃的羊油燈光在破屋中搖曳不定。母親坐在土炕上,懷中摟著小妹妹葉葉,她給我講:

古時候,大山裏有一個媽媽,生娃娃怎麼也生不下來,差點把媽媽疼死了。好不容易才生下來,媽媽認為這個娃娃不吉祥,她不想要這個娃娃。媽媽把娃娃拋在山野中,牲口過來不但不踩踏娃娃,還圍成一圈,山羊給娃娃喂奶。媽媽又把娃娃拋在冰灘上,很多老鷹飛來,張開翅膀,蓋在娃娃身上,給娃娃暖身子。媽媽很吃驚,認為這個娃娃命太大,是個神,就把娃娃又抱了回來。娃娃長大後,當了國王。

那時我還很小。為了躲抓兵,哥哥跑到大山裏給人放羊,父母帶著我從中衛逃到甘肅景泰縣的深山曠野,躲進了翠柳溝的一個山溝中,那裏有幾戶人家。父親常年在外給人幹活,掙點錢養家糊口,很少見到他的影子。母親領著我和小妹妹,借住在山裏人的一間土坯房中。大山裏太孤單了,太寂寞了,夜也太長了。母親為了哄著我睡覺,晚上總是講些小故事,盡管好多都是重複的,可我還是聽了一遍又一遍,喜歡聽。

在母親講的許多故事中,她講的那個媽媽把娃娃拋在冰灘上的故事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我一想到小娃娃光著身子躺在冰灘上,渾身就起雞皮疙瘩,自己就打寒顫,至今記憶猶新。這個故事伴隨著我從小到老。

後來,我上了大學,學曆史,讀《史記·周本紀》,才看到了這個故事的原本。我非常奇怪,母親姓丁,出生在中衛西山長流水,這裏地在河西。母親自小在山裏長大,一字不識,當時家裏又沒有一個讀書人,母親講的這個故事是從哪裏來的?

我家祖居香山,香山地屬隴右。從周宣王、秦昭王、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宋、金到明、清,寧夏境內的古長城自南向北,由固原修到黃河南岸、東岸,再修到黃河北岸、西岸,我的祖上像長城一樣,也是自南向北,從香山先遷至黃河南岸的下河沿,再遷至黃河北岸的黑林村。中衛黃河北岸地在河西。史載周人發祥於隴右、河西。母親講的這個故事世代流傳在山裏,流傳到一字不識的人家,流傳到我的童年時期。由此可見,周人始祖後稷誕生的故事在隴右、河西流傳之久遠與廣泛。

母親講的這個故事,竟然見諸於史冊記載!史冊中的故鄉事跡,父老鄉親知道而我不知道的,究竟還有多少?史冊中失於記載而湮沒於荒山野嶺中的曆史究竟還有多少?

故鄉的故事,是在故鄉生根開花的。鉤沉索隱,或許皆有車轍馬跡焉。

《塞上古史鉤沉》的麵世,得力於寧夏紅枸杞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山先生的鼎力相助,特此致謝。

周興華

2008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清晨記於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