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十二、女人總不易(一)(2 / 2)

再三勸說無效後,陶王氏提議:讓兒媳婦領著二孫子澤坤,兩個孫女金枝、玉葉到東北去生活,自己則和大孫子澤乾留守故園……

陶樹賢帶著妻小離鄉前,語重心長地和長子澤乾深談過一次。陶澤乾看著父親鄭重的神色,似懂非懂地聽著。其實在心中,他何嚐不希望跟隨父母弟妹一起出道關外,過一段新鮮富足無憂無慮的生活呢?無奈奶奶不願離鄉,父親隻好把他留下來照顧奶奶。如今父親的意思,是讓他替父親謹守孝道,好好照顧、孝順奶奶,凡事以奶奶的心願為先,不可忤逆違背。“你奶奶為這個家吃了太多的苦,我走後,照顧你奶奶的重擔就落在你的肩上了。”陶澤乾點點頭,眼裏不覺噙滿了淚,他向往關外的生活,更不舍得跟父母、弟、妹分離,他才十五歲,就要獨自支撐起一個家了。

此後,陶樹賢每月雷打不動往老家郵寄25元生活費給老娘。鄰親百家、合村老少都羨慕陶王氏的福氣:為閨女時娘家是個財主,又嫁了個有錢的富戶;雖說男人早亡,可人家家裏有錢唻,娘家也時時貼補,又有叔伯妯娌一窩黨儈一心幫襯著,不光凍不著餓不著,還是吃香的喝辣的唻;後邊雖說家道中落,但兒子又這麼有出息,“闖外”闖出了名堂,成了國家幹部,吃著公家糧,端著鐵飯碗,領著國家的俸祿,還這麼孝順,月月寄這麼多錢……奧~吆~真是好福氣!有福啊!陶王氏聽了也是樂得合不攏嘴。但她自己卻不敢把這25元全留下,自己那幾個妯娌早就眼饞忌恨得了不得了,早年樹賢幼時,地裏的營生兒(農活兒)全仗叔伯妯娌相幫,如今樹賢寄錢回來了,於情於理都應回報給人家了。於是,陶王氏把這25元分做四份兒,大伯子家5元,二大伯子家5元,小叔子家5元,自己僅留10元供祖孫倆家用……

可別小瞧了這5元、10元錢呀,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六十年代的10元錢與21世紀一十年代中期的10元錢存在的差距可是不小,試看一組對比數據(僅供參考):

60年代末的物價情況:10元可買大閘蟹12斤,如今的物價情況:6條腿(按同等質量)

60年代末的物價情況:最低生活費:8元,如今的物價情況:840元

60年代末的物價情況:可買大米80斤,如今的物價情況:3.5斤

60年代末的物價情況:牛肉麵100碗,如今的物價情況:2碗

60年代末:中檔皮鞋一雙(7.68元),如今的物價情況:兩根(7.68元)鞋帶……

是以,當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許惠蓮一遍一遍痛訴家史時,看到大米為5元、10元撇嘴,她就敲打大米一頓,什麼那個時候錢多結實,一元錢能買多少多少斤豬肉,多少多少好東西,一元錢相當於現在好幾百塊錢。還跟大米說:你爹八幾年的時候,一個月的工資才5塊錢!

……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