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追捕渣滓洞劊子手》這部長篇小說,是根據本人原創的同名電視連續劇改編而成的,而兩部作品的問世,卻經過了10年漫長的時間……

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歌樂山下“原國民黨關押革命誌士的兩所監獄一渣滓洞“白公館,已經成為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革命曆史教育基地。革命先烈以他們可歌可泣的紅岩精神,感染著人們,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幾十年來,這兩所監獄成為外地來渝旅遊的群眾參觀的重要景點,幾十年來這兩所監獄門庭若市,節假日期間更是遊人如織。人們大都懷著一種好奇“敬仰的心情來到這裏,想看看烈士們坐過的老虎凳,想攀登鬆林坡那灑滿烈士鮮血長長的石梯,更想目睹年僅8歲就犧牲的烈士“小蘿卜頭”住過的牢房。通過這點點滴滴的所見所聞,去領略烈士們堅貞不屈“頑強抗爭“視死如歸的不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勇氣概……

歌頌烈士的藝術作品層出不窮。以江姐為例,我所知道的就有歌劇“京劇“舞劇“話劇“電影“電視劇,還有其他地方劇種及詩歌“小說等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如果想再寫類似的題材,必須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否則隻能是拾人牙慧,不僅沒有新意,且也很難超越已經出現過的優秀作品。

1995年我調到重慶市公安局後,除了完成日常的事務性工作,我十分注重收集有關刑偵破案方麵的案例。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市公安局史誌辦公室1991年編輯的第一本內部刊物《重慶公安史誌資料》,上麵有一篇《接管重慶市國民黨警察機構“建立人民公安機關紀實》的史料,主要描寫重慶解放初期如何組建公安局“如何接管舊警察局“如何治亂“如何肅反肅特“如何挖潛追逃“如何鎮反等等,該資料全麵“翔實地記載了這些過程。於是,我就萌生了寫一部反映解放初期重慶公安工作的電視劇。後來,在《重慶公安史誌資料》的第九期上,又刊登了一篇重慶市公安局第一任局長劉明輝的回憶錄《在重慶的崢嶸歲月》,文章從劉明輝擔任局長的角度,進一步翔實“細致地描寫了解放初期重慶公安民警艱苦卓絕“血雨腥風的那段歲月,使我有了創作的欲望和衝動。但是,內容繁多,到底怎麼寫,從哪個角度去寫,心裏卻沒有底。

又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促成了《追捕渣滓洞劊子手》這部電視劇誕生。

為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公安部在全國挑選了10個省公安廳“直轄市公安局,拍攝有關公安重大曆史題材方麵的史料電視專題片,重慶市公安局榜上有名。

讓我沒想到的是,這個重任落到了我的頭上。2007年初,重慶市公安局國保總隊領導請我擔當此片的編導和撰稿,根據公安部的要求,重慶市公安局所要拍攝的內容,正好是解放初期抓捕白公館看守長,殺害羅世文“車耀先及楊虎城父子等多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的劊子手楊進興及自首投誠的國民黨少將“西南特區副區長李修凱!

開拍前,攝製組在市公安局檔案科查閱了大量史料,我的思緒像閃電一樣穿越了時空隧道,回到了那血雨腥風“不堪回首的“11·27”大屠殺時期“那一幕幕慘絕人寰的悲壯場麵使我義憤填膺“感慨萬千……

楊進興,這個十惡不赦的劊子手,執行完“11·27’大屠殺潛逃後,公安機關用了7年多時間才將他抓捕歸案!在這7年時間裏,楊進興是用什麼方法“采取怎樣的偽裝手段潛伏下來的呢?這個問題深深地吸引著我。在實施拍攝中,攝製組來到了楊進興潛伏的地方一四川省南充市青居鄉磬壩和平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