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時報的這篇文章,在第一時間傳回華國。

甚至華國日報中文版在第一時間轉載了這篇文章,並且發表了時事評論員文章。

“毫無疑問,國內媒體的專業素質遭到了國外同行的質疑,同樣受到質疑的還有國內的各大車企。這麼多年來,我們常常在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阿斯頓馬丁究竟如何,它是否有問題,這暫時或許還輪不到媒體人去質疑它。畢竟阿斯頓馬丁並沒有交付一輛實車,也沒有一個顧客去投訴阿斯頓馬丁。僅僅這樣,阿斯頓馬丁遭到了大量的質疑,這無疑會令阿斯頓馬丁寒心。同樣還有我們的新晉超級富豪,一心致力於國家建設,家鄉建設的愛國商人。陳亮本人如何,我們暫且不去評論,畢竟他還年輕,他還有相當長的未來,但是我們要看看陳亮這個人的成長經曆。實業興國,而陳亮從一開始就致力於實業投資。有人會質疑陳亮的第一桶金,這裏我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南水的坤雲集團董事長蘇滋女士,陳亮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正是她的扶持,陳亮攫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並且開始致力於實業的投資。而真正令他崛起,稱雄於世界,則是去年年底,他一個人用神乎其神的手段,將華爾街一眾精英玩弄於鼓掌之中,以少量的資金,通過一係列的資本運作,徹底撬動了貝基投資基金這麼一個龐然大物。也是他這一係列手段,令華爾街震驚,令世界震驚。為此去年年底進行的七國財長會議。最後一天的議題居然是七國財長同陳亮個人談判。七國付出了什麼樣的條件。讓陳亮保證他不隨意使用那種經濟手段。或許從後來陳亮的行動我們可以看出。陳亮旗下的張氏投資基金在歐美等地,大肆收購企業,大肆挖掘人才,所有國家似乎都集體失明了,好像根本不知道陳亮的做法。想想‘我們的沃爾沃’,想想華為,華國企業想要收購一家高技術含量的歐美企業是多麼的困難。但他成功了,即使陳亮的過火行為惹得德國總理很不高興。但最後也隻能不了了之,根本拿陳亮沒辦法。”

“這是陳亮一個人戰勝了歐美主要強國,而後來呢。他將所有的這些企業,這些人才全部帶回來華國。他們就是雲台的阿斯頓馬丁工廠,我們甚至可以驕傲的說,從此阿斯頓馬丁是真正華國的阿斯頓馬丁。”

“但是看看我們的媒體人,看看國內的那些廠商,他們是怎麼對待陳亮這樣的愛國商人。以某媒體為首的一眾媒體,大肆的抨擊阿斯頓馬丁的安全質量問題。若是阿斯頓馬丁真的有問題,那也就算了。但阿斯頓馬丁沒有一輛新車出現在市場。沒有一個客戶投訴。媒體人隻是憑空想象,它從研發到生產。速度太快了,太快就意味著豆腐渣。拜托,那是阿斯頓馬丁,他是彙聚了全世界最優秀人才最優秀設備最先進科技的阿斯頓馬丁。所以,同樣作為媒體人,我們可以客觀的去質疑阿斯頓馬丁,讓阿斯頓馬丁做的更完美,讓它真正的在華國這片土地茁壯成長。”

“我還要說的是國內的車企們,似乎對於阿斯頓馬丁並不歡迎。我這裏就很不理解了,目前國內的汽車市場怎麼樣?國內車企們基本上都在二十五萬元以下區間爭的你死我活,相互傾軋。二十五萬元以上的車子,國內車企們還有什麼車,或許除了少量的幾款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幾乎沒有。在往上提,五十萬元,還有我們的品牌嗎,對,還有,隻有俗稱的abb三個品牌的幾款高檔車,其他品牌一款沒有。在往上提,六十萬元以上,沒有,絕對沒有。六十萬元以上在沒有一款國內生產的車子,全部都是外資進口品牌。而阿斯頓馬丁的售價是多少,最低配已經到達七十萬。我很費解,阿斯頓馬丁和他們根本沒有一點利益衝突,他們用的著這麼費力絞殺阿斯頓馬丁?”

“或許有人會說,或許幕後黑手是國外的企業。那我就要說了,在國內一片混亂,質疑阿斯頓馬丁的時候,國外絕大部分媒體都是很客觀的報答阿斯頓馬丁,甚至對於它的高技術含量,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國外的企業難道自信道阿斯頓馬丁不可能攻入他們的後花園,隻要把阿斯頓馬丁扼殺在他自己家,這就足夠了。”

“醒醒吧,國人,讓我們冷靜下來,正確看待阿斯頓馬丁,我們試著去接受它,它是我們華國的阿斯頓馬丁,既然國外都接受了這個現實,國人為何不給它個機會。”

華國日報的評論員文章,以相當大的篇幅,為阿斯頓馬丁正名。當然,苦的是國內車企的老總們,他們真的什麼都沒做,就被媒體們扣上了這樣的屎盆子。但要說不是他們做的,誰信,媒體沒事幹會集體唱衰一家企業,如果沒有競爭對手的影子,根本不可能。

華國日報是一份在國內精英領域有著很大影響力的媒體,它的這篇評論,算是徹底扭轉了阿斯頓馬丁潛在客戶的觀點。不過理智的精英們還是決定冷靜幾天,等阿斯頓馬丁交付第一批車子,確定沒有問題,他們再購買。

同時,米國另一份媒體,華爾街日報卻以幸災樂禍的語調,寫到:原本以為阿斯頓馬丁搬遷至華國,會令華國從上到下歡欣鼓舞,但現在看來,情況不是這樣的。阿斯頓馬丁是驕傲地,它有著悠久的曆史。每一個擁有阿斯頓馬丁的個人或者國家,都是驕傲地。阿斯頓馬丁在華國的遭遇,令它的“生母”英國大為憤慨,甚至已經有英國民眾希望政府回購阿斯頓馬丁的品牌,英國民眾就算節衣縮食,也不會讓自家的孩子在外麵被欺負。

華爾街日報的這篇文章,算是火上澆油,讓原本已經羞愧的華國人頓時同仇敵愾,一定要和敢於汙蔑阿斯頓馬丁的那些邪惡勢力做鬥爭。

或許是華爾街的這篇文章起到了作用,也或者是國家的效率如此。

在華爾街這篇文章傳到國內,被各大媒體紛紛轉載後的第二天。華國中央電視台中午十二點的新聞三十分鍾,以三十秒的短訊,報道了羊城晚報主編龐安國涉嫌違紀,被相關機構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