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弗·約甘鬆是表現重大主題的藝術家、前蘇聯著名的繪畫大師。他的油畫《蘇維埃法庭》畫的是鄉人民法庭審查富農與受他誘惑的女雇農的情景。油畫《共產黨員受審》表現了國內戰爭期間受白匪軍官審訊的男女共產黨員的堅貞不屈。

20世紀30年代末期,約甘鬆創作了優秀名畫《在舊時的烏拉爾工廠裏》。這幅畫繼承19世紀工人題材畫家卡薩特金的傳統,表現了20世紀工人階級同壓迫者進行鬥爭的主題。20世紀30年代前蘇聯繪畫出現了大量的革命領袖題材作品,表現領袖生活最優秀的畫幅有著名的肖像畫家亞·米·格拉西莫夫(1881-1963)畫的《列寧在講壇上》、伊·伊·勃羅茨基(1883-1939)畫的《列寧在斯莫爾尼宮》和弗·亞·謝羅夫(1910-1968)畫的《列寧會見農民代表》。

衛國戰爭期間,車列姆內赫等人恢複國內戰爭時期的傳統,畫出《塔斯之窗》揭露法西斯入侵者,進行戰鬥鼓動。謝·瓦·格拉西莫夫(1885-1964)的《遊擊隊員的母親》、波果羅德斯基的《光榮屬於陣亡英雄》等是表現前蘇聯人民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的著名油畫。

戰後初期和20世紀50年代,描繪前蘇聯人民現實生活的風俗畫取得不小成就。著名油畫有尤·米·涅普林采夫的《戰鬥後的休息》,烏克蘭女畫家達·尼·雅勃倫斯卡婭的《糧食》,晉拉斯托夫的《拖拉機手的晚餐》,列歇特尼柯夫的《又是一個兩分》,列維金和圖林合作畫的《新出刊的車間牆報》等。《戰鬥後的休息》構圖樸實,富於生活氣息,是對於戰爭年代前線日常生活的生動回憶。《糧食》一畫色彩明朗、人物突出,表現了集體農莊莊員勞動的愉快和集體勞動的協調一致。《又是一個兩分》描繪一個小學生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受到家庭責備的故事。畫家通過家庭成員不同的麵部表情和真實的生活細節揭示人物的心理狀態,表明人物間的關係,很富於表現力。

前蘇聯時期成長起了一批風景畫家。謝·瓦·格拉西莫夫的《冬》《秋》《冰流過去了》,羅曼金的《伏爾加——俄羅斯的河流》《被淹沒的森林》,薩裏揚的《阿拉拉特盆地》,尼斯基的《白俄羅斯風景》等都是優秀的風景畫作品。

近年,前蘇聯繪畫在形式和藝術風格上有一定的發展和創新。當代前蘇聯大型繪畫的領域更寬廣,繪畫語言更豐富,發展了多種技術手段(鑲嵌、壁畫、玻璃畫等),出現了與建築藝術相結合的綜合形式。在這些方麵取得探索成果的有捷涅克、科林、梅裏尼科夫等人。

19世紀下半葉,俄國現實主義美術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繪畫方麵,但雕塑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最著名的雕塑家是馬·馬·安達柯夫斯基(1843-1902)。他的代表作有《裁縫》《伊凡雷帝像》《彼得大帝像》等前蘇聯雕塑藝術的發展是從實行列寧提出的“紀念碑宣傳計劃”開始的。1918年4月人民委員會公布了“關於拆除為歌頌沙皇及其仆從而建立的紀念碑和擬定俄羅斯社會主義革命紀念碑方案的法令”。雕刻家、建築家們熱烈響應號召,1918-1921年僅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就建立了40多座紀念碑,在莫斯科建立了許多麵帶有革命標語和浮雕像的紀念匾。從那時起,建立紀念碑成為前蘇聯美術家活動的主要內容,在前蘇聯美術中作為傳統被繼承下來。

在20世紀20年代紀念碑藝術中,革命領袖形象占有重要地位,列寧像尤受重視。尼·安·安德烈耶夫(1873-1932)雕刻與繪製了一組《列寧像輯》,反映了列寧各個時期革命活動,以大理石雕像《列寧——領袖》作為總結。伊·季·沙德爾(1887-1941)是著名雕刻家之一。1927年,在澤莫-阿夫恰拉水電站豎起了他的大型作品——列寧紀念像。他的雕刻《工人》《播種者》,特別是《圓石塊——無產者的武器》鮮明而生動地表現了舊世界破壞者、新世界建設者的形象,是較為著名的作品。

在20世紀30年代前蘇聯的大型藝術中,出現了綜合藝術形式,如莫斯科地鐵、巴黎國際博覽會前蘇聯陳列館等裝飾藝術。群雕作品常常是綜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豎立在國際博覽會前蘇聯陳列館頂端的群雕《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是前蘇聯女雕塑家薇·伊·穆希娜(1889-1953)的作品,以不鏽鋼製成,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前蘇聯的標誌。這一雕塑氣勢雄偉,泛著銀光,與整個陳列館建築溶合為一個有機整體。

戰後以來,前蘇聯雕塑家在前蘇聯政府倡導下,建造了一批以衛國戰爭期間重大事件為題材的大型作品。如1960年由雕塑家伊薩耶娃和塔烏立持在列寧格勒彼斯卡廖夫公墓建造的紀念碑群像,1963-1967年由葉·維·烏切吉奇(1908-1974)領導在伏爾加格勒建造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英雄紀念碑,1971年由吉巴爾尼科夫等三名雕刻家設計建立的布列斯特要塞保衛者紀念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