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石行業趨勢分析與對策研究
電石是傳統化工產品,資本主義國家的電石生產已經走完了鼎盛時期,日益衰落,我國電石生產前景如何,是全行業關心的大問題。特別是目前市場疲軟,生產成本上升,下遊產品單調且銷售競爭激烈,全行業有一種危機感,這種感受切切實實。
(1)我國電石行業趨勢分析
我國耗電石的主要產品是氯乙烯係列產品和醋酸乙烯係列產品,用於化工產品的電石消耗約占電石總產量四分之三,金屬焊接和切割消耗電石約占電石總量四分之一。乙烯係列產品是耗電石的支柱產品,約耗電石總量44熱。
1970年至1580年,電石產量年平均增長速度8.13%;1980年至19即年,電石產量年平均增長速度5.5%。回顧曆史年產量,總體來看增長趨勢,1989年電石產量245.97萬噸,是曆史最高產量。
電石之所以能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主要靠廉價能源,特別是優惠電價政策刺激電石生產增長較快。近幾年來能源價格持續上調,電石成本成倍上升,以電石為主要原料的化工產品對此十分敏感,特別是以商品電石為主要原料的化工企業,還要附加長途運輸費、產品稅、包裝費、途庫損耗等。以聚氯乙烯產品為例,上海天原化工廠、天津化工廠、大沽化工廠等比較大的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企業,從1989年下半年開始,都明顯感到齊魯石化總公司的競爭力。1990年,上海氯堿總廠20萬噸年聚氯乙烯試生產告捷,估計1991年能正常生產。上海氯堿總廠和齊魯石化總公司如果能發揮四分之三生產能力,會比1989年淨增20萬噸聚氯乙烯產量,如果都在國內銷售(理應一部分出口換彙),在市場的情況下,勢必擠占電石法聚氯乙烯的銷售市場,這將導致一批小電石企業和小聚氯乙烯生產企業生存危機。
1988年以前,全國?總產量中電石法聚氯乙烯占90夠以上,預計到1995年所占比重將降到50?60%。
根據“八五”地區規劃,天津市現有10.5萬噸聚氯乙烯生產能力有改為氧氯化法的意向,北京有機化工廠3.8萬噸醋酸乙烯也有改為乙烯原料路線的意向,錦西化工總廠4萬噸聚氯乙烯也要求改天然氣頭。這些規劃一旦實現(估計“八五”難實現)商品電石需求量將少20萬噸。吉化公司建成30萬噸乙烯裝置後,將改變聚氯乙烯原料路線,關閉電石爐,北京有機化工廠醋酸乙烯轉換原料頭後,北京化工二廠也將關閉電石爐,屆時,全國重點電石企業就要減少兩個最大的電石企業。
“七五”計劃中有27萬噸商品電石,從今年開始將分年度陸續投產,國家調撥其中一半,原計劃供天津化工廠、大沽化工廠、錦西化工廠、店化工廠。天津、錦西將不再需要商品電石,6萬噸聚氯乙烯雖是電石法生產路線,但也要求建4.5萬噸7年電石爐,減少對商品電石的依賴程度,因此,商品電石企業都有一個尋找出路的問題。地方小電石企業,特別是5000人以下的超小型電石企業,要及早認識發展趨勢的大氣候,尋找生存的小氣候,“船小好掉頭”,小電石企業除了可生產為大工業拾遺補缺的短線產品,還可以轉產其它“特、優、少、小、精”的產品,或者通過企業兼並獲得新生。
化工“八五”計劃中重點解決有機化工原料的短缺,但由於我國油氣資源有限,油氣采掘成本越來越高,很多項目主要利用外資,一次投資很大,估計計劃實施也會有很多困難。
展望未來,海疆油氣、新疆油氣遠景儲量前景較好,但海疆油氣成本很高,新疆油氣更有市場、運輸、開采成本等多方麵的難題,從這種意義來說,通過技術經濟論證,某些地區仍有發展電石化工的優勢,這種優勢不能等待別人去發現,而是要自我發掘、科學論證,產生有吸引力的產品方案。隻顧哀歎沒有油氣資源而躊躇不前隻會延誤時機,更何況就某些產品而言,電石法生產成本仍然比較低,目前的電石行業不景氣既與市場疲軟大氣候有關,更與電石生產力布局、規模結構偏小,工廠組織不合理有關。
1990年9日5日文彙報刊登“美國尋求新能源政策”一文,麵對國際石油價格上升趨勢,加之中東形勢不穩,美國能源新戰略包括節油新技術,開發和大力發展石油替代能源,主要是:開發煤炭使用範圍和建立更多的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