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印本古籍的版式、裝幀和函套(1 / 2)

印刷書籍的出現改變了過去紙寫本的裝幀製度,適合散葉裝訂的方法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印刷書籍的版式也由初創時期的多樣性發展為固定的、統一的模式,以適應閱讀和裝訂的需要。與冊葉書籍相配套的書套、書匣也發展起來,成為中國古籍特有的附屬部分,古雅而又實用。古籍年代久遠,自然的和人為的損害很多,於是古籍保護成為一項專門學問。我國曆來有保護古籍的傳統,許多藏書家在書籍防潮、防火、防蛀及藏書樓、書具的設計方麵積累了豐富經驗。清代以來,還出現一批以專門修補古舊書為業的工人,為古籍的保護和流傳做出了很大貢獻。

當然,保護古籍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使用古籍,使用古籍的過程又有一個保護問題。因此,古人在古籍裝訂、配製書113套、書賦時已注意到丫這一點。1.印本古籍的版式

我國古代無論雕版印刷還是活卞印刷都采用單麵印刷方式,每一塊板印一張書葉,每張書葉的版式是有一定規矩和固定名稱的。

邊櫨,指版框四周的墨線或圖案花邊。邊欄用雙線的稱“雙欄”或“雙邊”,用單線的稱“單欄”或“單邊”。邊欄岡周用線條的稱“線欄”。雙線欄多為內細外粗形式,顯得規整莊重。此外,欄線還可細分為左右雙欄、四周雙邊、文武邊欄等。左右雙欄,指上、下兩欄用單線,左右兩欄用雙線。四周雙邊,指上、下、左、右四欄都是雙線。文武邊欄,指欄線外粗內細,且]二下左右都是雙線。紅色的線欄稱“朱絲欄”,黑色的線欄稱“烏絲欄”。除線欄外,還有用花邊圖案作邊欄的,如用一節節竹子圖案組成的“竹節欄”,用“田”字組成的“田字欄”,用古玩、樂器圖案組成的“博古欄”等。

書葉的上端,即卜.邊欄以外的空白,稱“天頭”。書葉的下端,即下邊欄以外的空白,稱“地腳”。版麵內的行格稱“界行”,也稱“邊準”、“解行”。

版心,一般指書葉中間的折疊處,也稱“中縫”,又稱“中折線”。(也有把刻有文字的版麵稱為版心的。)版心中印有黑線的稱“黑”,不印黑線的稱“白門”。版心多用“魚114版心界行天頭丨廣象鼻、魚尾中國籌古籍:尾”劃分為二段。魚尾主要有“黑魚尾”、“白魚尾”、“花魚尾”二種。版心刻有一個魚尾的稱“單魚尾”,有二個魚尾的稱“雙魚尾”。魚尾除用作裝飾外,更主要的是用於裝訂折葉。

魚尾在版心的上方稱“上魚尾”,魚尾在版心的下方稱“下魚尾”。魚尾到上下版框的距離稱“象鼻”。此外,一些印本書籍還在邊欄的左上角(也有在右上角的)刻一長方形的框,稱“書耳”,或“耳子”,裏麵刻篇名、卷數等。

了解古籍的版式和固定稱謂,對揭示古籍、鑒定版本有重要作用。地角印本書籍的版式雙欄單欄中圔曆史知識全堪一煽爛文化2‘裝幀製度

印本古籍的裝幀製度主要有三種形式:蝴蝶裝、包背裝和線裝。蝴蝶裝流行於五代、宋;包背裝流行於元明;線裝於明代中葉前後開始被廣泛采用,成為後來古籍的主要裝訂形式。

蝴蝶裝,稱“蝶裝”,是由旋風裝發展而來的。它的裝訂方法是先將印好的書葉對折,使有文字的一麵朝裏,再將每張書葉背麵的中縫粘連在一整張用於包背的紙上,並在書的前後裝上硬紙。這樣,每一張書葉的兩端如蝴蝶的雙翅向兩邊展開,因此得名。出於蝴蝶裝的前後封麵用硬紙裝訂,所以既有利於保護書的內頁,也有利於排架。蝴蝶裝書籍的排架方法是書口向下,儲向仔根向外。書根上還常常寫」:書名卷數,這樣宥利於導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