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飛虎、飛豹族是摩?王率領的徐方和淮夷的崇虎的部族(即現蘇北和皖北地區的古代部族),他們是商代的望族。林方和人方是山東地區崇鳥、崇龍的東夷部族。
殷商移民衝破無數的艱難險阻,經長途跋涉到達墨西哥後,攸侯喜統帥召集二十五族首領在墨西哥海岸會盟,約定共稱“殷地安”,這成為印第安人的稱謂。並仿故都安陽的樣式在新區再建安陽城,還推舉攸侯喜為國王。他們還在此地建金字塔式的宗廟,封禪祭天祭地,刻玉圭祖先名號的神主靈位,雕祖先像,告慰祖先。這便是殷民創建的奧爾梅克文明日出國,約在前1040年。到前100年左右,兩次毀於地震。
摩?王在秘魯建黃金國,日出國遭地震後,有的族民(飛鷹族)南遷到秘魯。由摩?王資助,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恢複了日出國,再建又毀於地震。一部殷民遷到秘魯北部建摩?黃金王朝,另一部攸侯喜後裔,遷到智利,在安第斯山區建印加帝國。
直到20世紀的1910年,清朝政府派駐墨西哥特使歐陽庚,辦理墨西哥革命時殺死華僑311人索賠專案,並查詢“殷人東遷”時,墨西哥北部希瓦瓦州、市的殷福部族百餘家到特使館請願,因族人700多人被殺,也要求政府賠款。他們說“殷福布部族是3000年前從天國經天之浮橋島到這裏的”。雖然也得到索賠,但清政府認為殷人東遷是“傳聞”,未能查詢下去。有關索賠條件和查詢的檔案現存台灣陽明山檔案保管處。
印第安人稱凱察爾柯特爾為始祖,稱他是“一位可尊敬的外來人”。傳說他乘船渡海來自墨西哥西方的“太陽神之家”的“紅色國家”。他的來臨給美洲帶來了文明。瑪雅人為紀念他的到來,把這一年,即3113年定為瑪雅曆起算年。
由此看來,殷商時期崇虎的徐夷、淮夷人勢力很大,他們的尊崇和信仰,大概是形成殷商王朝虎文化的重要原因。殷人的東渡,也把中國的虎文化和龍、鳥、蛇文化傳播到美洲廣大地區。不過,他們從崇拜亞洲虎,變為崇拜美洲虎了。
殷人的東遷和美洲古代的龍虎文化,是範圍很大的曆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的問題,目前尚無定論,需中外學者進一步研究探索和取證。所引少量資料中,可能還有傳說的成分,僅作為虎文化研究的參考。
附記:
本文資料引自美國羅傑?基辛《當代人類學概要》,德國科普斯著、汪寧生譯《事物的起源》,記者王權富《中秘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報道中,引美國生物化學家道格拉斯?華萊士的分析研究,引秘魯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何塞?安東尼奧?布拉夫刊於《秘魯視界》的《中國人比哥倫布早來美洲》論文(刊於1996年10月12日《參考消息》),王大有於1992年12月連續刊載《殷人後裔在何方》等論文,及王大有《龍鳳文化源流》,張少俠《非洲和美洲工藝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