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在這兩千多年的曆史中,佛教經曆了一個與中國傳統的儒道文化相互排異、相互融合的過程,並逐漸與之形成了一種鼎立之勢,共同影響著中國傳統文化向前發展。作為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寺廟見證了佛教在中國的整個發展曆程,從物質形態方麵展現了中國佛教的形成和演化的過程,因此,解讀寺廟的的文化屬性以及多少年來籠罩在這些寺廟上空的未解之謎,對於讀者深刻認識蘊藏在寺廟中的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中國曾有過數萬座廟宇遍及全國各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建的寺廟,其特點也迥然相異,而籠罩在這些寺廟周圍的謎則更是撲朔迷離。要從如此悠久、如此眾多的寺廟中選取一部分,來囊括整個中國的寺廟文化確實是件難以周全的事,本書經反複篩選、醞釀,擷取了十八座有代表性的著名寺廟,收集了有關的大量資料,試圖能撥開層層迷雲,全方位地展現中國寺廟的整體特點:
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華山、浙江的普陀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山中寺廟林立,正所謂“深山藏古寺”,那麼它們之間的這種淵源是如何而來的?這些寺廟在建立的過程中,曾湧現出許多高僧,這些高僧怎樣譜寫那一篇篇驚世駭俗的精彩篇章?
恒山懸空寺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品,曆史頗為悠久,其建築特點是奇、懸、巧,能經千年而不朽,是我國現存唯一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它是否真如傳說中一樣懸在空中?北京潭柘寺的曆史也相當久遠,“先有潭柘寺,後有幽州城”的說法古已有之,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其建築風格與故宮極其相似,到底是故宮仿寺還是寺仿故宮?
北京雍和宮原是雍親王府,一代“龍潛禁地”,神聖莊嚴,乾隆卻將其改為喇嘛廟,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關於乾隆生在雍和宮的說法是否能經得住推敲?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又是為何而建?
金人入夢,白馬馱經,中國第一座寺廟白馬寺的建立對於整個中國思想界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它的建立真的是始於皇帝的一場夢嗎?峨眉山萬年寺的“三身佛”蘊藏著怎樣的禪機,普賢菩薩騎象像背後有什麼樣的神秘故事?
……
本書以通俗讀物的形式,解剖各個寺廟的謎團,透過每座寺廟撲朔迷離的外表,來理性地認識這一特殊的文化現象,力圖在有限的篇幅內供給讀者以最大的信息量,在整個以佛寺文化為主題的通俗讀物市場中顯得標新立異,相信每一位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後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就是解讀寺廟之謎帶給大家的驚喜。
1.恒山懸空寺
“上有千丈崖,下有萬仞山。伸手拂明月,袖帶白雲還。”“懸空寺,半山高,三根馬尾空中吊。”這個被古代遊人驚歎的巧奪天工的建築精品,位於山西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裏,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佛教天下四大叢林之一,而且也是國內僅存的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它就是懸空寺。
在懸空寺的三教殿內,佛、道、儒三大教派的教首——釋迦牟尼、老子、孔子,竟然相安無事地坐在同一殿堂,他們之間真的從未發生過爭鬥嗎?如果發生了,寺廟的建造者是如何處理的?
懸空寺因何得名,它真的是懸在空中嗎?據說它上不著天、下不接地,那為什麼要懸空建這樣的寺廟?懸空寺的木柱十分通人性,還曾救過順治,懸空寺的井水也有苦有甜,“雲閣虹橋”失蹤是因為它是一個豆腐渣工程,這些都是真的嗎?
·唯一的“三教合一”寺廟是怎麼出現的懸空寺原是純佛教寺廟,並且是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其佛家氣氛非常濃厚,共有大小殿閣四十間,寺內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佛像八十多尊。為什麼說它是中國佛教四大叢林呢?這是因為這裏具有完整的三佛殿、三聖殿和三官殿,具有成為佛教叢林的一切必備條件。
什麼是“三佛殿”呢?“三佛”就是指“三身佛”(可參閱《峨眉山萬年寺》對“三身佛”的介紹)。“三聖殿”是懸空寺作為天下叢林的核心之所在,那麼這個“三聖殿”裏麵到底都有什麼東西呢?這些東西在佛教世界中又有怎樣的地位呢?懸空寺的“三聖殿”中的“三聖”具體說的是西方三聖,也叫“阿彌陀三尊”,即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與分列其左右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