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便秘原因
1食物過硬而難以消化;
2喝水少,導致水分不足;
3食物纖維素含量不足,導致消化困難;
4運動量少;
5睡眠不足,身體過分疲勞,使胃腸肌肉的緊張;
6生活壓力大,使胃腸功能減弱,導致大腸肌肉蠕動減慢;
7藥物影響,一些食物或藥物直接引起便秘。
便秘的危害
1肛腸疾患:便秘時,排便困難,糞便幹燥,可直接引起或加強肛門直腸疾患。如直腸炎、肛裂、痔等。
2胃腸神經功能紊亂:便秘時,糞便瀦留,有害物質吸收可引起胃腸神經功能紊亂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脹滿、噯氣、口苦、肛門排氣多等表現。
3形成腸潰瘍:較硬的糞塊使直腸或結腸受壓而形成腸潰瘍,嚴重者可引起腸穿孔。
4患結腸癌:可能是因便秘而使腸內致癌物長時間不能排除所致。
5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壓,屏氣使勁排便造成的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如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發作、腦出血、中風猝死等。
6性生活障礙:每次長時間用力排便,使直腸疲勞、肛門收縮過緊及盆腔底部痙攣性收縮,以致不射精或性欲減退、性生活沒有高潮等。
7影響大腦功能:便秘時代謝產物滯留於消化道,產生大量有害物質擴散進入中樞神經係統,幹擾大腦功能。可表現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等。
治療便秘
多喝水:每天至少要喝8~10杯溫開水,每晚睡前、夜半醒時和晨起後各飲一杯白開水。可洗滌腸道、稀釋血液,又刺激胃腸道、軟化大便。
食物軟:食用熟軟的食物,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及腸道排泄。
吃粗糧:常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穀(粗糧)食品、薯類、青菜、白蘿卜、芹菜、海帶、西紅柿、蘋果、香蕉、梨等,每天適當選擇幾種食物搭配食用,刺激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
定時排便:使腸道清潔。
適度運動:每天早晚慢跑、散步,促進胃腸道蠕動。
揉腹部:每天早晚及午睡後以兩手相疊揉腹,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揉100次。可促進腹腔血液循環,促使大便順暢排泄。
糖尿病
隨著現代人類勞動強度顯著下降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迅速上升,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億,平均每分鍾就有6人因患糖尿病死亡,糖尿病造成的死亡,已居當今世界死亡原因的第5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糖尿病列為三大疑難病之一,並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在我國,糖尿病患者正在逐年增加。1980年以前,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僅占總人口的03%,現在據國內最新統計,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達到4%以上。在部分大城市,1型、2型糖尿病患者將近6%。目前,我國有糖尿病患者約4000萬人。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5年我國糖尿病病人將達5000萬。同時糖尿病人群的發展正趨於低齡化。因胰腺所分泌的胰島素激素不足,或其作用減弱,以致引起血糖值異常上升,此即為糖尿病。
糖尿病分為少年型(1型)及成人型(2型)兩種。
成人型糖尿病大多由於遺傳性的體質或飲食過度及運動不足,再加上肥胖而引發病症,另外精神上的壓力也是發病的重要誘因。可借著飲食療法及運動療法改善症狀,大部分的人不需從體外再補給胰島素。
相對於此,少年型的1型糖尿病因為某種原因,使得胰腺分泌胰島素的細胞遭到破壞,需要從體外補給胰島素。
症狀輕微時還沒有感覺,但時間一長,即會出現全身倦怠、口渴、尿多等症狀,另外,還會有視力障礙、浮腫、神經痛等現象。若不治療的話,即會引起眼底出血、腎衰竭、腦血管障礙、缺血性心髒疾病等並發症。
但是若能早期發現再經正確的治療,不但不會引起這些並發症,甚至可和健康的人一樣地從事社交活動。
餐後低血糖反應
1女性多見,年齡在20~40歲。
2發作時表現為心慌、出汗、無力,每次持續05~1小時。
3發作時進食甜食可迅速緩解症狀。
4不適症狀易出現在餐後2~4小時,尤以進食高糖或高碳水化物後易誘發。
5不進食反而少見低血糖反應。
6各種檢查包括常規的血糖、尿糖、肝功能、腎功能均屬正常。
7一般健康不受影響。
8無糖尿病家族史。
低血糖症急救
行飲食調理和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治療。發作時,不宜服用糖類食物,雖然能迅速緩解低血糖症狀,但也可進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從而加重病情。可當即吃些餅幹、饅頭片之類的食物。平時宜少吃碳水化物,早餐最好喝不含糖的飲品。如伴有情緒焦慮、易激動、睡眠差等,給予穀維素、維生素等治療。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由鼻黏膜的I型過敏原所引起的。室塵、花粉、真菌等是引起典型過敏性鼻炎的原因。
檢查過敏原可以行皮膚反應或檢驗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細胞。
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是其三大症狀。每年2~4月間花粉所引起的花粉症是最有名的,另外,其他花粉也會引起過敏。
過敏的症狀常因人的體質、環境、身體狀況等而有所不同,故即使在相同條件下有些人會發病,有些人卻不會發病。
可使用抗組織胺劑及抗酒精劑來抑製症狀。但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不要接觸到過敏原。如不要碰觸狗、貓、小鳥等寵物及實驗動物、食物或特別的過敏原等,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雖然很難完全避免接觸到室塵、花粉、真菌等大自然的產物,但若能將接觸減至最低,則可減輕症狀。
過敏性鼻炎的根本療法為脫敏療法。這是阻止IgE抗體產生,使其影響力降低,再將少量的過敏原注射至體內以培養其抵抗力,雖需花數年的時間,但卻是根本的治療法。
痛風
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嘌呤體代謝異常是其原因。大多發生於中年以上的男性、攝取過多酒類及肉類的人。
血液中的尿酸增加,尿酸結晶即會存積在腳關節中,變成結節引起激烈的疼痛。
發病機製
在人體內有一種叫嘌呤的物質,在嘌呤的合成與分解過程中,有多種酶的參與,由於酶的先天性異常,代謝發生紊亂,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引起高尿酸血症。而尿酸在人體裏沒有什麼生理功能(正常體內尿酸池平均為1200毫克,每天產生750毫克,排出500~1000毫克。2/3由腎髒排出,餘下的1/3從大腸排出)。體內尿酸是在不斷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維持一定的濃度。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即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髒中,引起組織的炎症反應,成了引起痛風的禍根。
臨床表現
關節病變
(1)急性發作:多於夜間或淩晨突然發作,以第一趾關節受累最多見,其次為踝關節、膝關節、腕等局部紅腫、熱痛;痛如刀割般難忍。
(2)緩解期:局部隱痛不適、膚色變深、關節腫脹畸形或有結石形成(多見於外耳廓、患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