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諾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好天氣”,這座城市的全稱據說是世界上最長的地名之一——“聖迪西瑪特亞尼達德聖馬利亞港布宜諾斯艾利斯”,對於我們這些不熟悉這座城市的人來說,想要正確地斷句來念出這個地名還真有點難。算了,布宜諾斯艾利斯還有很多吸引我們的地方,我們還是不要在這個奇怪的名稱上浪費太多的時間了。
夢想中的城市
當西班牙人門多薩率領的船隊來到拉普拉塔河口時,有一個船員大喊道:“這裏的空氣多好啊!”於是,這座城市有了如今的這個名字——布宜諾斯艾利斯(西班牙語意為“好天氣”)。來到這座城市,不用別人解釋,我們自然會明白這其中的緣故,布宜諾斯艾利斯確實是一個氣候宜人的城市,居住在這裏,絕對算得上是一件舒服愜意的事情。
布宜諾斯艾利斯坐落在潘帕斯平原上,位於拉普拉塔河南岸,地勢平坦,平均海拔25米,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6.6℃,最熱月(1月)平均氣溫23.6℃,最冷月(6月)平均氣溫10.8℃;年平均降水量970毫米,且季節分配均勻。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加上良好的綠化,使這座城市的綠化麵積約占市區麵積的15%,景色宜人。
作家博爾赫斯在早年的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熱情》中曾經這樣描繪這座城市:“這座魂牽夢縈的城市,就像是映在鏡子裏的花園,虛幻而又擁擠,遠近交會,屋舍重疊不可企及……就在曙色潛進所有朝東的窗口的同時,召喚晨禱的呼喊,從高高的塔台,飛向初明的天際,向這眾神聚居的城市宣告,上帝的孤寂。”寥寥數語,為我們繪出了一幅生動的城市畫卷,清新淡雅,節奏舒緩,吟誦著這樣的詩句,讓我們的心靈不自覺地放鬆了下來……
這個偉大的作家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外的巴勒莫區長大,那裏的街區夕陽燦爛,住著許多窮困但有教養的人。他很少出門到街上玩,卻經常躲在花園的柵欄後看著街上的馬拉車和狂歡節的人群,小心地觀察著奇異的外界。花園裏的棕櫚樹是天地間的巨人,是他們玩耍的快樂島嶼,那裏還有一架巨大的風車,在暴風雨中發出尖叫和轟鳴。在童年遊戲中,他和妹妹諾拉想象了許多小夥伴,其中一個就叫做“風車”……
如今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博爾赫斯小時候印象中的並沒有太大的出入,時間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但是,並沒有改變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樣子——還是到處的棕櫚樹,滿眼的鮮花與笑臉……
在南美洲廣闊的大地上,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一座個性鮮明的城市、極具歐陸風情的城市。人稱“南美洲的巴黎”。古樸典雅的西班牙式建築、雄偉氣派的法式建築、以及清新明快的地中海式建築讓人眼花繚亂。書店和咖啡館遍布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而每一個廣場都矗立著至少一尊雕像,人們可以悠閑地坐在雕像下,體驗濃鬱的藝術氛圍。
布宜諾斯艾利斯有五個主要繁華區。一區以五月廣場為中心,是政治和商業區。五月大街起於五月廣場,止於西端的議會大廈廣場。坐落在五月廣場的總統府,建築呈粉紅色,莊重美觀,俗稱“玫瑰宮”,是阿根廷建築師普利迪阿諾·普埃倫東1856年的傑作。
玫瑰宮前方是莊重的大教堂,修建於1723年,內有民族英雄聖馬丁的墓。五月廣場的中心屹立著一座金字塔形的紀念碑,碑頂上有自由女神塑像。這是為紀念181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人民爭取獨立和自由的五月革命而修建的。玫瑰宮對麵的原市參議會大樓是一座西班牙式的白色建築,現為五月革命曆史博物館。五月大街的另一端是全國議會大廈,牆麵的浮雕十分動人。
與五月大街平行的是號稱世界最長的裏瓦達維亞大街。這一區內還聳立著許多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世界著名的科隆劇院也位於這一地區,它被稱為世界三大劇院之一,建成於1908年。劇院建築富麗堂皇,具有法國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風格。這裏隻演出歌劇和芭蕾舞劇。它不僅是一座有3600個座位的歌舞劇院,同時還是一所藝術學院,設有音樂、芭蕾舞、交響樂等藝術小組。劇院由市政府直接領導,設有總統和市長的包廂。
被稱為聖特爾莫區的二區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發源地和最早的港口。它反映了建城以來各個時期發展的特征,被定為曆史文化保護區。區內的紀念碑、教堂、雕塑、廣場,甚至是一些餐館和民舍都充滿著神奇色彩,吸引著無數的旅遊參觀者。
寧靜的三區離拉普拉塔河很近。這裏建有許多博物館,還有被稱為布宜諾斯艾利斯殖民時期建築之精華的羅馬大教堂。
四區位於城南海濱,是意大利移民的聚居地,這裏至今還保留著不少傳統習慣。
風光秀麗的五區又稱為帕萊莫區。這裏花草繁茂,湖水如鏡,街道寬闊。尤其是玫瑰公園,在春天來時各種玫瑰競相開放,色彩斑斕。區內的街心公園中建有許多著名的雕塑以及民族英雄紀念碑和解放共和國紀念碑。區內還有動物園、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