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天上掉下個楊六郎(1 / 2)

北宋太宗時期,楊家將以驍勇善戰著稱,名震關內外,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由於楊業戰功卓越,所向披靡,國人號稱無敵。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進、潘美率領三路大軍北伐,並且派楊業做潘美的副將。

楊業帶領著其子楊延昭、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一幹人等屢戰屢勝,順利占領雁門關,很快就收複了四個州。

可是後來曹彬率領的東路軍因糧草不濟逐漸落後,中路軍田重進隨後也被打敗,眼看宋軍敗局已定,於是宋太宗命令各路宋軍撤退。但潘美率領的西路軍卻還有另外一個任務,就是掩護四個州的百姓撤退。潘美、楊業接到命令,領兵掩護四個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那時候,遼軍已經占領寰州(今山西朔縣東),兵勢很猛。楊業建議派兵佯攻,吸引住遼軍主力,並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護軍民撤退。

監軍王侁反對楊業的意見,說:“我們帶了幾萬精兵,還怕他們?我看我們隻管沿著雁門大路,大張旗鼓地行軍,也好讓敵人見了害怕。”

楊業說:“現在敵強我弱,這樣幹一定要失敗。”

王侁帶著嘲笑的口吻說:“楊將軍不是號稱無敵嗎?現在在敵人麵前畏縮不戰,是不是另有打算?”

這一句話把楊業以及他的兩個兒子激怒了。楊業說:“我並不是怕死,隻是看到現在時機不利,怕讓兵士們白白喪命。如果你們一定要打,我可以打頭陣。”

楊延昭和楊延玉感到不妙,急忙規勸楊業,讓他不要受到王侁的挑撥。可王侁步步緊逼,甚至指責楊家不聽軍令。楊業無可奈何,隻好帶領手下人馬出發了。臨行前,楊業囑咐潘美在陳家穀(今山西朔縣南)帶兵接應,與自己的隊伍兩麵夾擊,也許有轉敗為勝的希望。

果不其然,楊業出兵沒有多遠,便遭到遼軍的伏擊。此時的楊延昭和楊延玉石已身受重傷,但依然浴血奮戰,楊業雖然英勇,但也抵擋不住敵人大批的隊伍,幾人隻好且戰且退,把遼軍引向陳家峪。

到了陳家峪,正是太陽下山的時候。楊業退到穀口,隻見兩邊靜悄悄,連宋軍的影兒都沒有。楊延昭急道:“爹,這裏並沒有我們的人來接應啊!”楊業知道自己被騙,憤恨不已,看著身邊剩下的一百多手下道:“你們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這裏,趕快突圍出去,也好讓朝廷得知我們的情況。”

可士兵聽後沒一個人願意離開,大聲喊著“追隨元帥,保衛大宋!追隨元帥,保衛大宋!……”楊業以及楊延昭、楊延玉看到此景熱淚盈眶,楊業道:“各位弟兄,委屈你們了,你們都是我大宋最優秀,最出色的子弟兵,就算死,我們也要死的頂天立地!”於是,便帶領著剩下的士兵跟遼人決一死戰。

楊延昭看聚集過來的遼兵越來越多,知道此一戰必死無疑,便讓父親和大哥先走,自己留下對付遼人,沒等他們來得及反應,延昭就已策馬向敵人迎去……

“六郎!”

“六弟!”

楊業和延玉大聲製止延昭,可延昭置若罔聞,在敵人的包圍下艱難打拚著,他的臉上,身上,濺滿了鮮血,可不知是自己的血,還是敵人的血。

直到拿槍的手臂酸痛,延昭依然絲毫不敢鬆懈,他不知道父親走沒走出包圍圈,也顧不上去看,接連而來的敵人讓他應接不暇。

突然,左邊一人砍傷了延昭座下的馬,馬嘶鳴一聲,卻堅持著沒有倒下。延昭大笑一聲,喊道:“好馬,不愧是我楊家的馬!”,說完,將槍一把刺進那人的胸膛,那人口中噴出一口鮮血,倒在了地上。

就在他沒有將槍拔出時,身後一個似是敵軍小頭目的遼人手持一把大刀,用力刺在了延昭的身後,延昭吃痛,跌下馬來……

延昭心中絕望,知道這一摔,肯定是起不來了,閉著眼睛等待著自己掉在地上,心想為了大宋,為了楊家,這一死也值得。可他卻忽然感覺身體輕飄飄的,似乎掉在了一個沒有底的漩渦中,周圍一片黑暗,耳中風聲簌簌。

“這是怎麼回事?”延昭心裏萬分疑惑,手腳並用,想從旁抓住些什麼東西,可周圍一片空蕩,什麼都沒有。

“哈哈哈……難道我延昭已經戰死沙場了?”延昭心中澎湃,索性不再掙紮,任自己向下掉去……

夜幕下,一輛紅色本田車停靠在無人的廣場上,昏暗的路燈將車的影子拉的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