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較集中的另外一個區域,是內陸高原地區。尼日利亞北部高原、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以及南非高原,都生活著較多的人口。這些地方人口密集,一方麵是由於地勢較高,氣候比沙漠和草原地區更為濕潤、溫和;同時,高原上地勢變化不大,無明顯起伏,十分適合進行農業生產。
河流沿岸以及沙漠中的綠洲地帶,也是非洲人口較為集中的地方。雖然非洲的河流大都分布在幹燥地區,但河水補給較為充沛,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充足的水源。如尼羅河流域人口密集,甚至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非洲大陸人口密度較高的地方,還包括歐洲殖民者在殖民時期修建的大量鐵路沿線和擁有豐富礦藏的地方。這兩個人口密集之地,較非洲其他人口密集地來說出現得較晚。
除了非洲大陸之外,非洲在海上還擁有一些島嶼,雖然不多,卻是非洲重要的人口密集地帶。因為這些島嶼的自然條件往往比非洲大陸要好得多,如毛裏求斯、塞舌爾等。
6.非洲的男女比例如何?
眾所周知,非洲是目前各大洲中一夫多妻製仍然合法的大洲,人們往往會將這一現象歸因於非洲嚴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但事實上,這個現象除了反映出非洲傳統且保守的男尊女卑思想外,還有一個事實,就是非洲的男女比例處於嚴重的失衡狀態。那麼,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什麼呢?
非洲男女比例失衡,更多的是曆史原因造成的。第一個原因是殖民時期的奴隸貿易,據保守估計,在奴隸貿易興盛的400年裏,共有超過1億的非洲精壯男性被販賣,遠離非洲本土。他們或因販運過程中的生存條件太過惡劣而死亡,或因在奴隸主的莊園裏從事高強度的勞動而死亡,僅有少數非洲黑人在當地紮下根來。總之,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非洲黑人被販賣出去之後,基本不能回到故鄉。
非洲男女比例失衡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頻繁的戰亂。非洲近代史,幾乎是非洲的戰爭史,各部族之間的仇殺從未停止;即使到了現在,非洲也存在大量的內戰,大量的男性在戰爭中死亡。有一些國家甚至到了幾乎沒有成年男性可以上戰場的地步,從而造就了非洲特有的“童子兵”。
奴隸販賣給非洲人口結構失衡帶來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非洲的戰爭又頻繁發生,可以想見,要改變男女比例失衡的狀況,非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7.非洲有哪些著名的人口大遷移?
班圖人南遷
班圖人原本的居住地是赤道以北的喀麥隆高原,因受到非洲北部民族往南遷移的影響,而被迫南遷。在班圖人南遷之前,赤道以南的廣大非洲地區,主要生活著俾格米人、布須曼人和霍屯督人。由於班圖人較早使用鐵器,也較早地進入了農業文明,所以,較俾格米人、布須曼人和霍屯督人強大。由此,班圖人大規模南遷,使俾格米人被迫退入森林,而布須曼人和霍屯督人則退至非洲西南端。
班圖人的大遷徙,主要分為3支。第1支往東去,一部分在抵達坦噶尼喀湖後定居下來,成為那裏的主要民族,另外一部分直抵非洲最東端,並廣泛分布在今索馬裏至莫桑比克北部的漫長海岸,形成斯瓦希裏人;第2支往西南去,一部分留在西非與當地人融合,另外一部分則占據了非洲大陸西海岸的廣大地區,該地區北部一線大致為剛果河以北和喀麥隆南部,而南部的邊界大致在納米比亞北部;第3支向西去,這些班圖人則散落在整個非洲的南部。班圖人的大遷徙,始於公元1世紀,直至19世紀結束,持續了將近2000年。
班圖人的遷徙,是非洲曆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顯著的人口大遷徙,甚至從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黑非洲”的人種分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