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呐一邊吹、哭唱的那人又開始念名字,庇佑之類的話……和尚也同時做他該做的工作……最後哭唱的讓死者保佑自己的親人,然後要自己照顧好自己,好好的,好好上路……
接著就是送棺材去下葬了,村裏幾個比較有力氣的負責抬著棺材走在最前麵,披麻戴孝的跟著,最後是嗩呐隊……送一段路程之後全部要回去了,不能在送了。即使再不舍也不能在送了。寓意:不然死者就走的不安心。(其中有不舍的、哭的特別凶,因為再也見不到了。不過最後都被人拉回去了)這個項目做完,就將白布條(藍布條)收放起來。(自己收好自己的因為晚上的時候還要用)一路上,還要給‘黑白無常’送紅包,紅包一共是三個。
街坊鄰居一群婦女在聊天。無意中聊到吃飯的飯菜。陳美豔告訴她們:“我們今天的肉煮的很好吃的,要多吃一點。”(紅鞋姑娘幽幽的說:‘不能說肉好吃!’這個聲音要是在座的可以聽見,一定嚇死了。‘不能說肉好吃’這個也是一種禁,因為傳說中這一天的肉是死人的肉,如果說好吃,就相當於是在吃自己親人的肉)一般不要說是什麼,靜靜的什麼都不要表達就好。
吃了晚飯又開始忙活了。親戚中一些女眷幫忙折紙圈(將(中間有一小片銀色的火紙)銀紙卷成一卷,有銀色那麵向外,然後將兩頭往內壓、固定住圓圈的形狀)角落裏,那個紅鞋姑娘也在幫忙卷,一邊卷還一邊喃喃曰:“這是金條吧?”
和尚一邊念著他的‘咒語’,然後那個哭唱的就會念守靈人的名字,蹲在一旁的守靈的人,會唱的也就跟著對唱幾句。然後去磕頭祭拜,當所有的守靈人都拜過了,就到了下一個環節。
按照習俗,要大把大把的燒火紙給死者,(中間有帶銀色的叫銀紙、金色的叫金紙)燒的越多越好。不過一般都適可而止,畢竟這些火紙也是要人民幣去換的。這些火紙一般都是放在專門燒這些東西的道具上燒,不過鄉下比較沒有那麼講究,直接用大口鍋,將火紙丟進大口鍋裏燒就可以了。或者直接在比較沒有草的地上燒。(直接放在地上這些情況一般是在端午節、祭拜祖先之類的特定假日裏拜拜的時候,鄉下的地方大無所謂,城市的話就會買一個專門的工具箱)
葬禮這天燒完這些銀紙的時候,會有一個習俗就是一群人圍在大口鍋上,一手抓著一根木棍,將木棍的另一頭敲打著大口鍋的邊沿,直到銀紙燒完了。一般就讓銀紙自己燒盡,偶爾也可以去掀一下,讓其燒的快一些。(寓意是不會讓人欺負)最後用鬥笠將燒盡的銀紙向天空楊去,然後將大口鍋向大地翻蓋,也就結束這個環節了,然後接下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