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記敘文常用文體(3)(1 / 3)

寫重大事件,要根據事件的社會意義提煉出深刻的主題思想,還必須正確處理人與人、物與物、一方與多方、群眾與領導等等關係。《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就處理得很好。通訊的作者說:“在平陸事件中牽涉的部門很廣,參與的人數眾多,頭緒紛繁。比如,反映這次共產主義的大協作,是突出平陸黨政軍民的自力更生,搶救民工脫險的材料呢?還是反映首都人民忘我支援的風格呢?我們考慮到,平陸事件體現了我國人民的共產主義大協作精神,單純隻寫任何一麵,都是不妥當的,也不符合這個事件的實際情況。報道的時候,應當把平陸同北京兩方麵緊密結合起來,對兩方麵的努力都作充分的描述,同時由於這場搶救鬥爭的主導方麵是平陸人民,因此又要適當地強調平陸人民自力更生的一麵。”(《更深地發掘新事物的共產主義靈魂》,載1960年第6期《新聞戰線》)這同時還告訴我們,要恰當地反映出一個重大事件中的各方麵的關係,還必須在動筆之前的調查研究上下功夫。力求全麵、準確地再現事件的本質麵貌。

寫典型人物,既要寫出人物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之中,在嚴重考驗麵前的英雄表現,又要寫出人物英雄行為的思想基礎,以及英雄思想賴以形成的生活土壤,找出他們必然的內在聯係,處理好突變和漸進的關係。《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在寫英雄獻身以前,交代了兩個方麵的重要材料。一是戰鬥前,在前線的坑道裏看了蘇聯影片《普通一兵》(影片刻劃了用身體堵住敵人槍眼的蘇軍戰士馬特洛索夫的光輝形象),一是戰鬥打響後,黃繼光親手向營參謀長遞交了一份參戰決心書和他母親的一封來信(母親來信感激人民政府對誌願軍家屬的照顧,問兒子有沒有立功當英雄,問兒子殺死了多少敵人)。這兩個材料就是黃繼光能夠獻身的根據和條件。有了這些交代,黃繼光的英雄行為才顯得真實可信,黃繼光的英雄形象才更見高大,豐滿。

第二,從普通平凡的實際生活中開掘出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人物。特異的事件,處險境中的人物,在生活中總是少見的。通訊要大量報道的則是普通的生活,平凡的人物。正因為普通平凡,才更有普遍的教育意義,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這類題材多是蘊藏在生活的深處和人物的心靈深處,要求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實際,在普通的實際生活中捕捉和開掘典型的人物、事件,寫出題材新、立意新的通訊報道。如81年獲獎通訊《他、她、她》(原文附後),這篇隻有三百多字的小通訊,寫了三個普通人:巡線工,兩個營業員。通過一個平凡的而又經作者精巧布局的買書、讓書的故事,讚揚了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敘述的雖然是三個平凡人的幾件小事,但這幾件小事湊在一起就顯得不平凡了。他們閃光的思想風貌,正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生動體現,作者截取的這一個生活橫斷麵,很有典型意義。

不管從哪方麵取材,都必須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典型事例就是通訊的筋骨和血肉。所說典型事例,是指能揭示事物本質和人物性格的情節和細節。寫通訊必須通過全麵深入地調查掌握眾多的具體事例,經過比較、鑒別、篩選,從中找到富有表現力的典型事例。《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的作者們,從采訪到的幾百個事例中,選定了“小黃狗”、“中秋節”等七個典型事例。通訊《祖國,你的兒女回來了》(《光明日報》1980年1月18日),寫一對從事科學研究的年輕華僑夫婦從美國回到祖國的情景。結尾處有這樣一個情節:李鏡(女主人公)悄悄地問我們中間的一位女同誌:“這裏有沒有托兒所?多大年齡的孩子可以放進去?”這對夫婦婚後多年一直沒要孩子,現在他們回到祖國以後,打算生養後代了。說明他們深深愛上了祖國,準備在這裏安家落戶了,但這個典型事例開始卻被那位去采訪的通訊員忽略了。後來,一位老記者發現了它,連聲說這是個好材料。果然,通訊發表以後,女主人公問托兒所這個細節,成了“最能激起人們反響的一根弦”(加裏寧),因為這個細節材料恰好從一個側麵反映出了這對華僑夫婦決心紮根祖國的真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