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過去,楊渡劫接替了母親的工作,拿著一把用記號筆書寫著數字的紙條,隻要有翻鬥車翻完土,楊渡劫就把紙條給他一張,弄完以後再算賬。

母親騎著三輪自己回去了,寂寞的楊渡劫隻好上扣扣,看看有沒有誰在線,把他拉過來陪自己就伴。

還別說,幾個不上學的發小都在線,不過發了消息沒有一個回話的,估計都在上班吧。

還好墊土已經墊了將近一天了,現在隻是加厚呢,等明天早上用二伯廠裏的水一澆,水流說著漏氣的氣孔就下去,自己在往那裏墊土,來回兩天,地也就厚實的差不多了。

忙到差不多天黑,楊渡劫的二伯從家裏那邊過來看看,覺得差不多了,就打電話告訴挖土機那邊不用挖了。

算了算發出去的紙條,楊渡劫把剩下的裝兜裏,開車就往村裏的中心飯店開去。

農村的老習慣,有事沒事的,隻要人一多,大家就會去飯店,更何況蓋房這種人生大事了。

楊家來的人不多,近當家的叔伯兄弟,和至親的姑舅都在。放在以前,他們來了都是要下場幹活的。這叫助工。不過現在條件這麼好了,年輕的一輩更是沒有幹過什麼活,自然也就不用下場了,不過人還是要來的,表示自己和主家的關係,表示自己很重視。

人一多,喝酒也就必不可少,楊邦正更是眾人敬酒的對象,這次楊渡劫回來,一棟三層小樓和一個大廠房,同時開建。這在楊家村可不多見。

“大哥,今個你必須多喝,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你也該享福了”。大舅李飛說道。

其他的人也是這個意思,作為親戚,楊邦正的發達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古代還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說法,現在人們同樣也有。

最起碼得,誰想要做什麼事,當時沒有這麼多錢,那親戚有錢的作用就出來了,當然,沒錢也一樣,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作為邦字輩裏年紀最大的一波人中還能走動的,還能主事的,五伯楊邦南的開口,總是起到一語定音的效果。

“邦正少喝吧,現在這酒可不是以前,這一瓶酒裏麵還不知道有多少酒精兌水呢”。楊邦南上了年紀,對酒不那麼喜歡了。

說起食品安全問題,眾人知道的都不少,什麼地溝油啊,瘦肉精啊,哪一個都是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現在條件好了,隔三差五的買點豬肉,沒事下趟館子,自從曝光以後,人們都不敢隨便在外邊吃飯了。

“嗯,聽五哥的,喝啤酒吧”。楊邦正怎麼可能戒酒呢,啤酒也是酒。

楊邦南還想在說,不過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自己當著這麼多人的說他,願意聽,是給自己麵子,不願意聽,又損自己麵子,到時候傷了兄弟情分就不好了,

想到了食品安全,眾人也就沒喝白酒,不過啤的卻一瓶一瓶的開。“來,大哥,再喝一個,你這可是再給渡劫找個對象,生了孩子,就隻等抱孫子啦”。楊邦和說著。

楊邦正是三兄弟的老大,不過當兵回來結婚晚,楊渡劫整差了楊渡業十歲。現在作為二弟的楊邦和,孫子孫女外孫子都有了,就算工廠不行了,人家也沒什麼憂愁的了。

說著無心。聽著有意,楊邦正喝了酒,告訴大家也給注意點,“大夥有什麼到歲數的侄女啊,外甥女什麼的,有空給渡劫介紹著,咱這條件你們也知道,咱這人你們還不知道嘛,來了肯定受不了氣”。

“行,大哥你就放心吧,我給張羅著”。楊邦和說著。

在楊家村這裏,作為父母,是不能親自給孩子張羅的,大多都是叔伯姑舅給張羅著介紹對象,如果成了呢,挺好加深關係,如果不成呢,父母也不尷尬,作為楊渡劫的二伯,楊邦和有理由給他張羅。

楊渡劫也隻以為是大人們喝酒喝多了說的醉話,也沒有在意。

人多了喝酒,就是純屬找醉,楊邦正不出意外的多了,由幾個沒醉的小輩攙扶著晃晃悠悠的走回了家中,反正也沒有幾步路。

“行了,二哥你們回去吧”。楊渡劫對跟著過來的楊渡城說著,二哥雖然喝的不少,卻沒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