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二十世紀(8)(1 / 3)

“敵對部落的遊戲”——“智者的行列”——“大地的舞蹈”。在長號和大號的襯托下,鼓的斷然敲擊號召各競爭部落的勇士展現自己的英勇。主要的樂思由兩個加了弱音器的小號奏出。注意在第四小節重複了前兩小節的旋律線,但有節奏上的變化,使得在這一小節的音符落在不同的拍子上:

這段樂曲的配器呈現出新石器時代的景象。樂譜中有大量配器的“創新”,例如,在低音部的固定音型上,由短笛、長笛、雙簧管、英國管、單簧管、圓號、小號和長號同時吹奏顫音,造成一種亂哄哄的音響。“智者的行列”引出強有力的漸強,這是在銅管的持續音型上進行的。一個突然的靜默——由大管吹出很輕的和弦,舞蹈者在對大地的神秘崇拜中俯伏了下來。然後,他們突然跳了起來,在完全是表現身體運動的音樂中表演了“大地的舞蹈”。

《春之祭》第二部分。“祭獻”。引子是一首“夜曲”,創造出夜晚的氣氛。智者和少女們一動不動地坐著,凝視著神壇前的火,他必須選出一名少女祭獻,以保證土地的肥沃。一個感人肺腑的俄羅斯民歌風格的旋律貫穿整個樂章,首先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和諧地奏出。

音樂是荒涼的,但沒有主觀的成分在裏麵,這是土壤的荒涼,不是精神上的荒涼。

“少女們神秘的圓圈舞”。上一個樂章的主題和由中音長笛在不諧和背景上奏出的旋律交替出現。

這兩個主題在不同的音區反複出現,不斷變化色彩。大一小調的不確定和管弦樂的配器一起,造成了柔和的色彩。

“對當選少女的讚美之舞”具有斯特拉文斯基式的剛健有力的節奏。八分音符是基本的單元,以此為基礎是一係列不斷變化的不規則節拍,有時是一小節一變。這個樂章發展成瘋狂似的舞蹈。

“祖先的召喚”——“祭祖的儀式”。強烈的開始之後,這個樂章平靜下來,變成一種柔情的“布魯斯”音樂。在鼓和弦樂撥奏和弦的襯托下,英國管獨奏出一個起伏的半音音型,它使人聯想起搖晃的身體和曳行的腳步。

“當選少女的祭獻舞”。這是芭蕾舞劇的高潮部分,在這部分中完成了祭獻。在當選少女舞蹈時,音樂越來越猛烈,直到少女倒下死去。人們在狂熱的興奮中把少女的身體放在神壇腳下。這時可以聽到吉羅的摩擦音響。(吉羅[guiro]是一種拉丁美洲樂器,葫蘆狀,邊呈鋸齒形,演奏時用木棍刮擦。);長笛和短笛的快速上行音階;在樂隊很強的轟鳴中,這部光芒四射的作品走向結束。

《春之祭》寫成之後已過了半個多世紀,但它仍然是一部令人驚異的作品。

《浪子的曆程》中的“搖籃曲”象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早期的歌劇一樣,《浪子的曆程》是一個“唱段”歌劇,(a“number”opera),劇情以宣敘調展開,在抒情的時候,宣敘調讓位給音樂性的唱段——詠歎調、二重唱、三重唱、合唱和歌曲。

第三幕中的“搖籃曲”是非常可愛的。湯姆·雷克威爾是霍格斯著名的連環版畫中不照傳統性格塑造的主角,他揮霍完了自己的大量財產,發瘋了。他被關進瘋人院,這是十八世紀代替精神病醫院的殘忍地方。在幻覺中,他把自己當作了阿多尼斯阿多尼斯,希臘神話中的美少年。,正在等待著維納斯維納斯,羅馬神話中愛和美的女神。的來臨。安娜·特魯拉夫是一個曾被雷克威爾拋棄的姑娘,她來到瘋人院看望雷克威爾。(象在一出道德劇裏一樣,奧登和切斯特·凱爾曼筆下每一個角色的名字都表明了他的性情和特點雷克威爾(Rakewell)有回頭浪子的意思,特魯拉夫(Truelove)有真誠愛情之章。)湯姆把她當成了維納斯,把頭放在她的懷中,他唱的歌——“唱吧,我心愛的人,唱著使我入睡”——引出了安娜的歌曲。

奧登和凱爾曼選擇了優雅的詞彙,精心安排了韻腳,突出了這個作品的新古典主義傾向。三段歌詞中,每一段都以關在小屋中的瘋人的合唱結束。

歌詞:

安娜

輕輕地,小船

飄過海洋,

分開那晶瑩的波漣:

太陽在西邊,

就要去安眠;

飄呀,飄呀,飄呀

飄向天國的幸福島。

合唱

這是什麼聲音?什麼神曲

把安慰帶給受痛苦的心靈?

安娜

果園綠葉蔥蔥

安寧恬靜,

疲乏的靈魂回想起

酣甜的夢境,

溪水淙淙

流呀,流呀,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