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跨文明對話與翻譯的地位和作用(1 / 1)

——賀中國譯協成功申辦2008年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首先,謹向中國譯協申辦2008年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並取得圓滿成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世界翻譯大會從1953年起到現在共舉辦過17屆,但從未登陸過亞洲國家。因此,這次申辦成功於中國、於中華文明、於中國譯界和譯界同仁及譯學學科建設意義重大:

1.因有這次成功申辦,下屆世界翻譯大會將在中國召開,借此,正在持續發展且更加成熟自信的中國將以“翻譯”這種特殊的視角和方式積極參與世界文明對話,為異質文化之交融共鑄貢獻中國譯界之智慧和力量,同時,也借這種曆史契機,為世界文明重構輸送中華文明及中國學者一份持久的關懷。

2.此次申辦工作,中國譯協姿態積極,風貌獨具,因此能借助申辦舞台和世界翻譯大會,以長遠的戰略眼光積極推動跨文明對話,參與世界學術分工,同時勇於承接來自世界的期待並以富有成效的工作實績彙入國際學術網絡,為世界文明重構許下來自中國的莊嚴承諾!

3.來自中國的關懷和承諾首先源自中國的文化自信與自尊、源自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智慧。能“範圍天地之化”;故“有容乃大”。大國之崛起,蓋源自我們對世界文明發展規律之深刻把握,對中華文化遞嬗演變趨勢的深切體察、源自我們對異質文化理性注入之內在需要,因此,此次申辦成功其意義非同尋常。

4.“能通則變”,變革中的中國需要“通觀達變”。通譯、傳譯、迻譯——均係翻譯應有之義;宏通、融通、博通——均為翻譯之鵠的;“能入、能遍、能透”,為跨文明對話之要諦。貫而能通者,非翻譯莫屬,故翻譯便曆史地載荷著“貫通古今中外”之曆史和現實使命。而此次申辦成功,便是中國譯界承載這種使命的現實起點和發展平台。自此,我們將會通曆史,立足現在,走向未來——積極參與並創造屬於中國譯界的一段嶄新的曆史!

(原載:《中國翻譯》,2005年第5期,第12頁)